圖為市民在石家莊長安汽車園一家汽車銷售店選購新車。記者 張曉峰 攝
6月28日上午,雨絲飄落,坐落在北三環附近的長安汽車園里卻是車水馬龍,前來咨詢購車和體驗試乘試駕的顧客接連不斷,人們的消費熱情高漲。
消費是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消費旺,經濟興。2025年1-5月份,石家莊經濟總體向上向好,消費板塊功不可沒。數據統計顯示,全市限額以上單位消費品零售額完成506.9億元,同比增長8.8%。
今年上半年,石家莊大力開展促消費活動,深挖消費市場潛力,城市內需潛能不斷釋放,有力提振消費。
創新場景 激活消費新生態
“在商場里聽苗歌、逛深山集市,這種體驗太新鮮了!”6月27日,新百廣場舉辦的“深山集市”,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
集市上,苗族蠟染玩偶、彝族刺繡飾品等千余種手工藝品扎堆亮相,將貴州深山的文化魅力直接搬進城市商圈。這種 “商文旅展”聯動模式,正成為石家莊消費場景升級的縮影。
“以前逛街主要是購物,哪里能買到東西就去哪里;現在更多是休閑,哪里有新場景才去哪里。”市民魏蕾蕊說。據悉,“深山集市”首日開放的客流量突破3萬人次。
如是消費新場景在北人集團旗下賣場比比皆是:中國國家跳水隊見面會、比音勒芬品牌品鑒會、西紅柿擂臺賽……這些沉浸式、互動性強的消費場景,將傳統商業空間升級為融合社交、娛樂、文化等多重屬性的城市活力中心,拉近了與消費者的距離,展現了城市的時尚形象。
作為今年6月剛剛入選的全國首批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城市,石家莊還在積極開展更多生動探索。
在首發經濟領域,北國先天下廣場陸續招引了勞力士等品牌首店,打造始祖鳥華北首家V4形象店,匯聚了大批一線品牌,不斷刷新商圈的時尚指數。
為構建高效供應鏈體系,北人集團打造“西紅柿計劃”,在海南采摘的西紅柿,72小時內便精準直達石家莊北國超市貨架。推出“倍增計劃”,該集團攜手安踏、九牧王等品牌建立資源共投、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戰略同盟,優化資源配置,實現品牌業績和效益的倍增。
一系列大手筆動作,上半年北人集團交出了一份亮眼的答卷。今年1-5月,銷售總額較同期增長6%,5個月的商品零售額增速均跑贏行業平均值。其在“2024年度中國商業零售TOP100”榜單中位列第26名,彰顯區域商業龍頭實力。
瞄準更高的生活品質、更優的消費體驗、更豐富的文化內涵,石家莊各大商業綜合體還在不斷地創新提升消費場景,持續釋放消費新動能,拓展消費新空間。
多方合力 釋放消費潛能
挑選心儀的手機、家電、汽車,借著消費品以舊換新的政策優惠換掉原來的舊物件,用上更智能、更綠色的新產品……今年以來,以舊換新始終是消費領域的高頻詞。
邁入長安汽車園的比亞迪汽車河北同馳4S店,汽車以舊換新政策的宣傳語隨處可見,看車的顧客絡繹不絕,10多名銷售人員忙個不停,8輛試駕車全部被顧客開出去體驗試乘。
“我想報廢一輛燃油車,買這輛新能源汽車,能享受以舊換新補貼嗎?”一位顧客正在詢問。
“當然可以。您看中的這款車型,指導價是9.98萬元,報廢舊車并購買新能源車,能享受2萬元補貼。”店內銷售經理時士杰告訴顧客,除此以外,比亞迪品牌廠家還有8000元的置換補貼,店面內也有8000元的現金補貼,“全部優惠累加起來,您最終到手價格為6.38萬元。”這名顧客試駕體驗之后,當場就預訂了一輛新車。
以舊換新蘊藏著巨大的市場空間,是擴大消費的重要抓手。
長安區在促進汽車消費方面開展了系列探索,招引了47家4S店入駐汽車園區,特斯拉、小米的河北省交付中心也落地于此,并不斷完善園區的銷售、改裝、展覽、餐飲、便利店等配套業態服務。
園區先后開展了購車節、汽車下鄉等活動,讓實惠和便利更好地觸達消費者。據長安汽車園副總經理劉晗介紹,今年1—5月園區實現整車銷售2.1萬臺次,銷售額33.2億元。
優質供給與消費需求同頻共振,有為政府與有效市場“雙向奔赴”,讓消費“馬車”跑得更順暢。
在“政策補貼+企業讓利”雙輪驅動下,家電和數碼產品市場的消費潛力加快釋放。統計數據顯示,今年1-5月份,限額以上單位通訊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75.7%,其中智能手機零售額同比增長75.6%;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28.5%,其中智能家用電器和音像器材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42.8%。
消費一頭連著民生福祉,一頭連著經濟大盤。多方共同打好提振消費組合拳,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動力。
市商務局有關負責同志表示,石家莊將統籌用好現代商貿流通體系建設試點、零售業創新提升試點、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消費品以舊換新等政策機遇,積極引導商貿企業引進新業態、新模式,持續壯大首發經濟,不斷完善供應鏈體系,全力建設區域性消費中心城市,打造強大消費市場。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