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如何開滿鄉村?在全國文明村鎮東房子村,記者找到了答案。
6月,走進東房子村,干凈整潔的村道一塵不染,鱗次櫛比的民房整齊排列,色彩鮮艷的壁畫讓人賞心悅目,路燈、監控設備、垃圾分類箱等設施隨處可見,草莓采摘園喜迎各方賓客……這幅安居樂業、產業興旺的幸福圖景,是東房子村的生動寫照。
東房子村位于懷安縣左衛鎮北部,面積不大,人口不多,至于小村是如何讓文明之花開遍的,村黨支部書記劉世林帶記者前往東貴西富采摘園區,他說那里“藏”著第一個答案。
在張家口,東房子的知名度并不高,但人們耳熟能詳的“左衛草莓”,不少就出自東貴西富采摘園區。“厚植文明鄉風、建設和美鄉村,離不開富民產業的蓬勃發展。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草莓種植已經成為我們村富民增收的主要產業。”劉世林介紹,2024年村集體收入達40萬元,通過產業帶動,村民流轉土地賺租金、到園區打工掙薪金,收入節節高;村集體每年拿出不少于40%的村集體收入,在生產、生活、就醫、就學等方面進行幫扶。
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東房子村將精神文明建設作為發展突破口,在持續豐富村民精神文化內涵的同時,著力構建和美鄉村。
劉世林介紹,在日常工作中,該村強化人人參與理念,成立由有威望、熱心公益的村民代表組成的村民議事會、道德評議會、紅白理事會等群眾組織,村內大事小情均通過村民議事會討論決定;堅持移風易俗,廣泛宣傳孝老愛親、厚養薄葬,黨員干部帶頭嚴格執行婚喪事宜報備制度,村民婚喪嫁娶提前向紅白理事會報備,理事會成員全程監督并及時糾正鋪張浪費問題,切實推進婚俗、殯葬改革;選樹典型,道德評議會、村婦聯每年開展一次“致富帶頭人”“好媳婦”“美麗庭院”等先進事跡評選,突出身邊“好人好事”,充分發揮榜樣帶頭作用,形成“人人爭創良好家風”的濃厚氛圍,不斷提高村民道德素養。積極開展鄉風文明建設,在村內主要道路兩側的房屋墻壁上繪制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講文明樹新風、村規民約等宣傳內容,進一步提升廣大黨員的思想凝聚力和為民服務的戰斗力,同時也在潛移默化間引領村民學習提升。同時,充分發揮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陣地作用,圍繞“我們的節日”“憲法宣傳周”“網絡安全宣傳周”等宣傳契機,開展“講文明樹新風”、法律常識、農業技術等知識宣講,組織黨員、志愿者開展關愛幫助退伍軍人、殘疾人、特殊困難老年人、困境兒童活動。駐村工作隊積極參與文明實踐活動,派出單位充分發揮自身資源優勢,多次到村為村民開展義診活動。
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支撐,也是實現鄉村振興的關鍵。近年來,東房子村不斷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持續賦能和美鄉村建設。劉世林告訴記者,僅2024年,該村便實施多個基礎設施提升項目:埋污水管道、更換自來水管道、硬化道路350米,方便村民出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工程項目,鋪設花崗巖便道磚638平方米、硬化道路300平方米、植樹250棵,讓村子更宜居、更美麗。
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讓文明之風遍吹村莊,更讓文明的種子在這片土地生根發芽、枝繁葉茂。
(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高景山 鄭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