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別能戰斗”引領百年開灤基業長青
記者 周楓 通訊員 劉月
日前,開灤集團歷時12年攻關,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微米級聚甲醛高強絲產業化量產,不僅為下游相關產業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更展現了我國在新材料領域自主創新能力的崛起。
創新不僅限于技術的突破,更在于精神的引領。百多年來,開灤集團時刻弘揚在產業報國和勇于抗爭中孕育誕生的“特別能戰斗”精神,使之熔鑄于血脈、踐行于當代、傳承于未來,成為百年企業永續發展、高質量發展的精神動力。
“精神”的力量歷久彌新
在開灤國家礦山公園的廣場上,巍峨聳立著一組高15米、重280余噸的黑色花崗巖雕塑——“世紀追夢”,展示著開灤人在千米井下采掘光明的博大情懷,彰顯出幾代開灤礦工薪火相傳的“特別能戰斗”精神。具象化的雕塑語言,靜靜地訴說著開灤歷經百年精神永續的決心,矢志不渝地追求強國富民、民族復興的世紀夢想。
開灤始建于1878年,被譽為“中國煤炭工業源頭”。跨越三個世紀,開灤建設了中國近代最早使用機器開采的大型煤礦、修建了中國第一條標準軌距鐵路、制造了中國第一臺蒸汽機車……創造了多個中國近代工業史上的第一,成為中國近代工業畫卷落筆最早的地方。
1922年,開灤工人發起的“五礦同盟大罷工”,掀起了中國工人運動的第一次高潮。毛澤東在《中國社會各階級的分析》中,盛贊其為“特別能戰斗”,自此,這一精神便深深熔鑄于開灤的企業血脈,成為其發展的不竭動力。
新中國成立后,開灤派出7549名技術人員和管理干部奔赴17個省、市、自治區,支援國家項目建設;大力發展機械化、實施老礦挖潛改造、加快新礦井開工建設,滿足了國家對煤炭的需求;1975年,開灤原煤產量翻一番,全國掀起“學大慶、趕開灤”熱潮,周恩來總理兩次表揚開灤為國家“出了力、救了急、立了功”;1976年,唐山發生7.8級地震,開灤礦工抗震保礦,僅用17個月時間,全部礦井恢復生產且達到震前水平,創造了人類抗災史上的奇跡。
站在新時代的歷史起點,百年開灤賦予了“特別能戰斗”精神新的時代內涵——特別能戰斗、特別能擔當、特別能創造。近年來,企業從投入、人才、項目、技術、平臺、轉化、后勁等7個方面精準發力,深入推進“三年上、五年強”專項行動,企業研發投入由“上臺階”邁向了“強實力”。大力推進智能化礦井建設,集團所屬7座生產礦井均邁入全國及省級智能化礦井行列,實現了從傳統采煤向智慧采煤的轉變。緊跟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前沿,堅持自主創新和產學研用深度合作,成立博士后工作站、院士工作站,引進3位博士后、4位院士進行科研工作;開展高技能人才孵化行動,建成58個技能大師工作室;與武強院士團隊合作成立國家級煤礦水害防治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注漿模擬實驗室,打響了開灤品牌;與澳門科技大學共同推進高分子復合材料應用、催化劑新材料等科研項目;與中國安科院簽署合作協議,圍繞CO感控消納等重大技術難題攻關、先進技術裝備先行先試、科研平臺和創新團隊建設等多領域開展合作,進一步激發了企業創新創造活力。
“精神”孕育新質生產力
“傾角偏差0.2度,支架自動校準完成!”5月6日,開灤股份范各莊礦綜采樓一層集控室內,綜采二隊員工吳夢雨緊盯屏幕,指尖劃過實時跳動的數據曲線。大屏上,滾滾烏金被源源不斷地運出工作面。
3521N,河北省內首個超6米大采高智能化工作面,由開灤股份范各莊礦于2024年8月建成投產。他們積極響應河北省、唐山市及開灤集團智能化發展部署,大力投入研發資源,自主創新攻克一系列技術難題,圍繞安全、穩產、創新等各方面建立整套管理措施,有效保證安全高效生產。
在開灤集團化工新材料中試示范基地生產車間,記者則見識了“煤中抽絲”的神奇——一束束纖細的白色絲線正通過生產設備有序傳送,最終變身為微米級聚甲醛高強絲。“這是開灤集團新材料研發創新團隊經歷12年攻關,開發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微米級新型合成纖維,擁有多項國家發明專利。”基地負責人李建華介紹,聚甲醛高強絲又稱微米級高強度聚甲醛纖維,具有剛度大、自潤滑、耐海水、耐溶劑、耐磨損、抗疲勞、抗蠕變、耐高低溫環境和尺寸穩定性佳等綜合優異特性,可應用于深遠海系泊繩纜、海洋牧場、高端建材、過濾器材、粉末冶金、精密制造等領域。
李建華告訴記者,多年來,國內外眾多企業和研究院所圍繞微米級、高強度聚甲醛制備技術進行研究,始終未能突破專用技術、裝備的雙重瓶頸。“特別能戰斗”的開灤人有一股子倔勁、拼勁,自2013年起,在無實物、無技術、無設備的“三無”條件下,歷時12年攻關,自主突破工藝與裝備核心技術,獲授權發明專利近20項,最終在全球率先實現了微米級聚甲醛高強絲產業化量產。從原料煤炭到聚甲醛高強絲,產品價值提升了近70倍,使開灤在制勝新材料發展新賽道上實現重大突破。
弘揚“特別能戰斗”精神,勇于創新,大力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對開灤人而言已是常態。近年來,開灤科技創新勢頭強勁、成果豐碩,僅2024年科技創新立項就達581項,承擔國家級重點研發專項4項、省部級5項,獲得科研成果發明專利13項,65項科研成果通過相關機構鑒定,10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特別是自主研發的微米級聚甲醛高強纖維產品開辟國際國內未來新材料發展新領域,萘二甲酸、聚甲醛高強絲兩項成果被列入國務院國資委職務科技成果賦權改革試點,成為開灤科技體制改革的“金名片”。
責任彰顯“精神”高度
“十三五”期間,河北打響去產能硬仗,百歲開灤義無反顧地承擔起了國企責任,累計退出煤炭產能2016萬噸,唐山區域原有的11座煤礦減少至6座。
責任和擔當,是“特別能戰斗”精神的重要內涵。
堅持“以員工為中心”發展理念,開灤堅定不移為員工辦實事、做好事、解難事。近三年來投入資金1500余萬元,幫扶救助職工及家屬近萬人次。實施工作環境、生活環境、治安環境建設升級工程,加大惠民工程建設力度,持續改善職工生產生活條件。
充分發揮“產、銷、貿、運一體化”優勢,加強資源整合調配,開灤全力以赴保障電煤穩定供應。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開灤隊作為全國首批7支國家礦山應急救援隊伍之一,多次承擔救災搶險任務。在脫貧攻堅及鄉村振興工作任務中,開灤集團持續推進保定市阜平縣和承德市圍場縣“五包一”包聯幫扶、9個脫貧村“三包一”幫扶工作,實施幫扶項目28個,累計投入資金10069.2萬元,產業幫扶資金185.43萬元。2023年阜平縣遭受罕見洪澇災害,開灤集團捐贈幫扶資金2000萬元,員工主動捐款96萬元,以實際行動支援阜平縣災后重建工作。
依托百余年積累的管理、技術、人才等優勢,開灤還面向社會市場為礦山企業提供從建設施工到技術支持、生產管理的全產業鏈的服務,截至目前已托管國內外17座礦井,展現了當代開灤人勇于擔當、特別能戰斗的精神風貌。
一年的企業靠打拼,十年的企業靠制度,百年的企業靠文化。“如今,‘特別能戰斗精神’已成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重要組成部分,成為開灤工人階級的靈魂品格,是百年開灤永續發展的精神動力。”開灤(集團)有限責任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蘇科舜說。
編輯:雷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