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冀時客戶端報道 聚焦群眾所需、企業所盼,我省運用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賦能公安基層警務,讓企業、群眾辦事更方便、更快捷。
在張家口市政務服務中心二樓辦事大廳,數字人警察與市民通過語音交互問答進行實時互動,為市民提供貼心服務。
張家口市公安局審批中心輔警 黃曉磊:
目前,我們這個"張警官"人工智能體已經開發了智慧警務應用場景300多個,涵蓋了政務服務、基礎管控、案件偵查等多個領域。
為優化公安政務服務,提升警務效能,張家口市公安局依托大模型技術,打造了"張警官"人工智能體。"張警官"人工智能體如同經驗豐富的"老民警",例如發生交通事故后,它在事故定性、責任劃分上,第一時間提供法律依據,為交警提供參考,提高現場處置效率。
張家口市公安局交警支隊民警 任鵬:
通過對每一項業務精準化的流程設置,引導辦理業務的民警成為"行家里手""業務專家"。
數智賦能,讓警務工作更高效、更便民。在保定市的一家車輛檢測站,來檢車的程先生告訴記者,以往他每次都要耗費大半天,而這次他喝口水的工夫,車就檢好了。
保定市民 程先生:
效率比原來提高了不少,而且現在有這個可視平臺,能看見咱們這個車驗到哪了這會兒,流程非常透明。
程先生感受到效率提高的背后,是保定公安交警在技術賦能上下功夫。
保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 趙保山:
我們將基于人工智能的圖像識別技術應用到了車輛的檢驗、查驗、業務受理的各個環節,那么由過去審核一輛車7分鐘,提升到現在只需要3秒鐘。
利用人工智能技術,讓車駕管業務由"人眼看"變"智能審"。另外,針對群眾對業務流程不了解、業務環節不清晰、等候時長不透明等問題,保定公安交警支隊搭建"業務信息智能感知平臺",實時公示業務信息,讓群眾辦事一目了然。
保定市公安局交警支隊副支隊長 趙保山:
我們將后臺中心審核的畫面向群眾進行實時直播,主動接受群眾監督,讓車管業務在"陽光"下運轉。
讓數據多跑路,讓群眾少跑腿,保定公安交警還在"智慧交管服務"微信小程序,開通了"警醫郵·家"服務模塊,企業和群眾可以通過該功能,預約上門辦理補換領牌證、體檢換證等20余項車輛和駕駛證業務。
聚焦群眾高頻事項辦理,我省公安系統持續深化"互聯網+公安政務服務",打造"一網通辦""一窗通辦"升級版,居民身份證和電子居住證等200余項高頻業務實現網上辦理,一年來,全省政務服務平臺網上辦理各類公安業務420萬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