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廣播電視臺冀時客戶端
發行超長期特別國債是國家宏觀政策的重大舉措,主要用于支持"兩重"項目和"兩新"政策實施。2024年,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資金規模為1萬億元,我省爭取到562億元,位居全國前列。用足用好這樣的增量政策對我省發展起到了怎樣的推動作用?記者從一個設備更新領域的項目,帶您看超長期特別國債如何拉動投資快速增長。
在石家莊,嘉盛公司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承擔著無極、藁城兩個區域所有生活垃圾的處置,日處理能力在1600噸,每年可節約30畝填埋土地。為了進一步提升效能,公司謀劃著對已有設備更新改造,以達到用電減一半、發電增一半的目標。
石家莊嘉盛新能源公司董事長 劉田:
那么改造之后,一噸垃圾,我們的邊際貢獻可以超過100塊。
前景很美好,但是整個改造需要2.5億元,投資的壓力,讓嘉盛的母公司浙江能源集團一直猶豫不決。
石家莊嘉盛新能源公司董事長 劉田:
因為改造它的融資非常困難,自有資金占用的壓力非常大,后來我們了解到有國家的國債的政策。
劉田所說的政策,指的是超長期特別國債。2024年,為了支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中央發行一萬億元的超長期特別國債,主要用于支持"兩重"即國家重大戰略實施和重點領域安全能力建設、"兩新"即大規模設備更新和消費品以舊換新等領域。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處副處長 姚沖霄:
對于項目的支持,主要通過直接投資、資本金注入以及投資補貼等形式,單個項目支持比例最高可以達到80%以上,最高資金可以支持到一億元左右。無論說總的資金規模還是支持比例,都是以往少見的,也是我們難得的政策機遇。
記者了解到,一萬億的超長期特別國債,并非是在各省平均分配,而是資金跟著項目走。也就是說,有符合的項目,才能從中央申請到國債。
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投資處副處長 姚沖霄:
必須要對照國家的政策,特別是國家明確的支持范圍、投向領域以及其他的相關的一些要求,有針對性地去精準地儲備項目。
石家莊無極縣發改局黨組成員 萬軍輝:
盤子就這么大,誰的項目多、項目好,就獲得的資金就可能多。
在無極縣,當地發改部門嚴格對照支持范圍,一共篩選出9個符合條件的項目,其中就包括嘉盛公司的垃圾焚燒發電項目。記者了解到,這個項目屬于設備更新領域中環境基礎設施提標改造。按照規定,它可以申請40%,一億元的補貼支持。
石家莊嘉盛新能源公司董事長 劉田:
也是看到了這一點,在設備更新這個領域里面給予這么大比例的資金支持,極大地拉動了我們設備更新的決心。
嘉盛公司立即著手改造項目,完善技術方案,籌措自有資金。當地發改部門全力以赴幫助企業準備各項手續材料,開展申報。
2024年,河北省包括嘉盛垃圾焚燒發電在內的505個項目,納入國家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支持項目清單,共爭取到國債資金562億元,位居全國各省份前列。
本臺記者 趙楊:
我省申報成功的這些項目主要分布在社會事業、生態環境保護修復、糧食能源安全等領域,這些項目的建設實施將在補短板、強弱項、增強經濟社會發展后勁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超長期特別國債,在解決項目建設資金缺口的同時,也對項目進度有明確的要求,那就是必須要按照申報的時間節點完成。無極縣為此專門成立工作專班,強化土地、資金、用能要素保障,協調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的所有問題。
石家莊市無極縣發改局黨組成員 萬軍輝:
上級對資金的使用一直在跟蹤、一直在督導,確保資金下達以后盡快地形成實物量,拉動經濟社會的發展。
用了不到八個月時間,嘉盛公司垃圾焚燒發電改造項目,一期工程就完成投產,二期工程正在進行中,預計今年十月完工。企業負責人給記者算了一筆賬,一期工程改造完成后,每月可以提升效益三百萬元。
石家莊嘉盛新能源公司董事長 劉田:
我們如果兩臺爐改完之后,如果按照五六百萬,那么一年就八千萬增加,實際上我們2.5個億可能就在三四年就回收了。
嘉盛項目在河北的順利推進,增強了其母公司浙江能源集團的投資信心。據了解,他們目前正在啟動大規模投資計劃,對包括河北在內的全國十幾個已有項目進行升級改造。
石家莊嘉盛新能源公司董事長 劉田:
我們整個集團有30個億投資,原來是要5年之后才投的,現在就是說馬上提到兩三年之內,要投進去。
統計數據顯示,前五個月,在超長期特別國債資金的有力支持下,全省基礎設施投資增長34.1%,增速高于全省投資28.1個百分點,拉動全省投資增長10.7個百分點。
本臺記者 趙楊:
超長期特別國債體現的是積極的財政政策取向,我省充分用足用好這項政策,不僅可以加快關鍵領域和薄弱環節的項目建設進度,同時也有利于穩定和提升民間投資的信心,通過發揮政府投資的引領作用,撬動更多社會資本,共同為河北的高質量發展增添動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