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橋西區,一隊特殊的“法律快遞員”正悄然改變著法治服務企業的傳統圖景。
橋西區人民法院走出法庭圍墻,由法官攜卷宗將“庭審現場”與“法律服務”精準投遞至企業現場——這就是橋西區人民法院創新打造的“移動法庭”。
近日,橋西區人民法院郭偉法官團隊接到一起特殊的合同糾紛案件。85歲高齡的老人無力支付養老院費用,養老院將其三名子女訴至法院。面對親情與法理的交織,簡單判決可能加劇家庭裂痕,更無法快速解決養老院困境。
郭偉團隊當機立斷,啟用“移動法庭”,將調解現場搬至老人病榻前。法官采取“背靠背”方式,分頭傾聽子女心聲,在病床前反復釋法明理、疏通情感。三輪細致調解終喚回親情,子女們放下對抗,承諾共同承擔贍養費,養老院的燃眉之急得以化解。
此案成為“移動法庭”深入一線、無縫對接企業痛點的生動注腳。
“移動法庭”不僅是解紛利器,更是法院主動對接企業的橋梁。法官常通過實地走訪,深入了解企業經營過程中的法律痛點和難點,真正實現司法服務與企業需求的無縫對接,讓企業感受到司法的溫度與速度。
企業最渴求的,是穩定高效的經營環境。“移動法庭”的核心優勢,正是通過高效機制為企業按下解紛“快捷鍵”。
“從立案到調判,‘移動法庭’提供一站式服務,目標就是讓企業少跑腿、糾紛快解決。”橋西區人民法院相關負責人表示,對于簡單案件,力爭現場調解、當場結案;復雜案件則通過快速通道優先審理,最大限度避免糾紛干擾企業正常運轉。
行走的“移動法庭”,是橋西區人民法院全力打造“定分止爭張家口”品牌的一塊關鍵拼圖,更是賦能區域經濟發展的法治引擎。其成效已超越個案解決,形成系統性優化營商環境的強大合力。
“把法庭‘移動’起來,就是把司法的溫度與速度直接送到企業身邊。”一位參與多次“移動法庭”工作的法官感慨道。隨著企業贊譽紛至沓來,“移動法庭”不僅成為橋西區優化營商環境的閃亮名片,更為法治張家口建設注入動力。(記者 趙彩芬 通訊員 高陽 鄒曉霞)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