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講:中國式現代化經歷了怎樣的探索歷程
主講人
王毅,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中共黨史教研部副主任、教授
核心觀點
“蔣廷黻之問”是指中國近代史學家、外交家蔣廷黻在其代表作《中國近代史大綱》(1938年)中提出的歷史反思:“中國人能否近代化將決定國家的興亡,而近代化的關鍵,在于中國人能否以科學代替想象,以制度代替人情,以公益代替私利。”
·近代化探索的必然性與失敗教訓
近代中國的現代化嘗試(洋務運動、戊戌變法、辛亥革命等)均未成功,根本原因在于缺乏強有力的國家政權和全局戰略。現代化需要強有力的國家政權、科學的戰略規劃以及社會制度的根本性變革。
· 中國共產黨是現代化的歷史選擇
國民黨政權因脫離民眾、腐敗無能而失敗,中國共產黨憑借強大的組織力和人民支持,成為推動現代化的核心力量。現代化需要強有力的領導核心,能夠整合國家資源、凝聚社會共識,并制定長遠發展戰略。
·獨立自主的工業化道路
新中國堅持獨立自主,建立完整工業體系,體現大國擔當。現代化不能依賴外部模式,必須立足本國國情,建立自主可控的經濟體系。
· 現代化沒有固定模式
鄧小平提出“中國式的現代化”,強調立足國情,走漸進式發展道路,發揮人口紅利和市場優勢。現代化沒有固定模式,必須結合本國實際,靈活調整發展策略。
·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
高素質勞動力和科技創新能力是中國式現代化的支撐。現代化的本質是人的現代化。教育、科技和創新是長期競爭力的關鍵。
· 中國式現代化的世界意義
中國式現代化為全球提供新型發展模式,成為世界經濟增長的重要引擎。現代化不僅是國家富強之路,也應貢獻于全球發展,中國模式為發展中國家提供新的選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