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隔兩年再見到李浩宇,他顯得“老練”了不少。滑動手機屏幕,雪糕訂單顯示銷量特別好,“你們絕對想不到,奶香十足的中國雪糕在中亞有多受歡迎。”
圖為李浩宇在公司查詢訂單。吳西檬 攝
烏茲別克斯坦青年馬特穆薩耶夫的中國名字叫李浩宇,2023年他從西北工業大學畢業后,于當年5月在西安注冊了跨國貿易公司,將中國制造的商品銷往俄羅斯、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家。
“我的第一個大訂單是跟俄羅斯企業簽的,通過中歐班列從西安發出。”李浩宇告訴中新網記者,公司最初主要從事電子產品出口,后續新增了建筑材料和建筑設備等業務,規模有了顯著擴展,“今年開始不斷接到雪糕貨單,實現了業務‘清涼升級’,這其實得益于物流效率的大幅提升。”
近年來,中國同中亞國家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寬,李浩宇公司蒸蒸日上的發展,便是見證之一。“現在貨物最快15天就能直達塔什干,比過去縮短了近一周。”李浩宇點開手機上的軟件,向記者展示公司商品的最新動態。在他看來,效率與實時追蹤已成為檢驗絲路貿易便利化的新刻度。
李浩宇認為,中國非常適合創業,依托成熟的物流網與龐大的市場供應鏈,公司跨境成本明顯降低,能夠高效實現出口貿易。“不僅如此,西安當地政府和學校給了我很多支持,如免費的辦公室、政策幫辦、工作居留許可等,生活也很舒適。而最重要的是這里有中歐班列。”
數據顯示,中歐班列(西安)今年以來開行超2500列,開行量、裝車量、發運量均同比增長超30%。中歐班列(西安)連續兩年開行中亞方向超700列,位居全國前列。其始發站西安國際港站也躍升為西北最大的鐵路物流中心、中歐班列在內陸的集散中心,平均100分鐘便有一趟中歐班列在西安國際港站駛出或抵達。
“最初,我的客戶全靠網絡廣告,現在老客戶帶新客戶,訂單自己找上門。”李浩宇坦言,自己剛結束為期一個月的“尋廠之旅”,在義烏小商品城與中亞老鄉切磋選品,赴深圳電子廠敲定主板訂單,再回到西安考察雪糕生產線,“我手機里有很多供應商的微信群,可以看做是當代絲綢之路的‘驛站’。”
近年來,越來越多像李浩宇一樣的留學生在中國覓得實習和創業機遇。西北工業大學已同多家企業創建國際人才共育基地,推動留學生赴先進制造企業實習,參與人數不斷增多。
“曾經最大的挑戰是與供應商和客戶的溝通,由于語言和文化的差異有時會出現誤解。”李浩宇笑稱,現在這些都不是問題了,下一步公司計劃增加網絡電商業務,在平臺開設店鋪,搭乘共建“一帶一路”的東風,跑出“加速度”。(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