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目前,山東小麥收獲逐漸進入收尾階段。在濱州市惠民縣,當地搶抓晴好天氣,利用新農機、新裝備加快收獲進度。
在惠民縣石廟鎮的一家糧食種植專業合作社,多臺大型收割機在麥田里作業,每跑兩圈就能裝滿一輛糧食轉運車。
種糧大戶 亓建國:我們這邊種了3000來畝地,不到兩天就收割完了,畝產大約在1000斤左右。
3000畝麥田,一天多就能收割完,秘訣就藏在這些新型收割機里。和傳統收割機不同,這些現代化農機能根據地面高低自動調整割臺高度,以適應多種麥收環境,幫種植戶減少損失、增加產量。此外,在提升收割效率方面,也同樣表現突出。
今年,惠民縣小麥種植面積109萬畝,共投入各類機械設備2.9萬臺用于小麥收割、運輸等全流程作業。目前,當地小麥收獲已過8成,預計6月下旬可全部收完。
河南新鄉:科技賦能夏種 糧食播種超九成
眼下正值夏種夏管關鍵期,在河南新鄉,當地充分利用科技化和機械化,爭分奪秒做好搶種作業,為秋糧豐收打下基礎。
在新鄉市封丘縣李莊鎮的黃河灘區,播種機正在按照規劃好的路線,在北斗導航系統引導下進行播種作業。一粒粒玉米種子被播入農田的同時,肥料也被準確投放進距離種子20厘米的位置,滴灌帶同步鋪設至肥料的正上方。機械化、智能化播種節省人工,也提高了效率。
某合作社技術員 張貴峰:這20畝地就是上午剛鋪的,要是像我們就平常這個老百姓澆地,他們一天就是澆4畝地到5畝地那是最多的,(還得)起五更搭黃昏,現在我(澆)20畝地就是一天用不了。
在新鄉市原陽縣的水稻主產區,這里全部實現機械化插秧,不僅秧苗間距均勻、深淺一致,插秧時間也大幅縮短。
原陽縣太平鎮菜吳村種糧大戶 吳振邦:咱合作社種了水稻600畝,預計600畝7天左右完成了,擱以前呢,這個人工插就將近20天。
記者從新鄉市農業農村局了解到,今年當地秋糧種植面積503萬畝,截至6月17日下午4點,已完成播種超過484萬畝,播種進度超過96%。
福建寧德:打造智慧梯田 科學耕種管理
在福建寧德市屏城鄉,這里山多地少,田塊分散,水稻種植以梯田居多。今年以來,當地借助5G、大數據等技術打造智慧梯田,幫助農戶增收。
在寧德市屏城鄉南灣村智慧農業示范點,層層疊疊的梯田沿著山勢鋪展蜿蜒。農戶們一大早就下地耕田、插秧、拋秧、播撒綠肥。南灣村共有300多畝梯田,平均海拔在1000米以上,由于地勢陡峭,耕作難度大,這兩年,當地農業部門在田間布設高清攝像頭、風向風速儀、土壤墑情傳感器等新型技術設備,讓農戶在手機上就能實時監測水稻苗情、氣象、病蟲害等相關情況,大大提高了梯田管理的精準度與效率。
梯田的田塊具有狹長且大小不一的特點,為了提高耕種效率,當地因地制宜,配備行進式插秧機、手拉式插秧機、自動拋秧機等各具特色的小型農機。
屏南縣農業機械化發展中心副主任 韋忠永:從生產效率來看,如果用人工,一天只能插個1到2畝,如果用拋秧機跟手拉式的這種機器,一天能夠完成20畝左右。
今年,寧德市預計種植水稻86.7萬畝,目前已完成近6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