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交通運輸協會會長胡亞東公布“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金鑰匙典型案例”。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攝
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6月16日,2025年中國·廊坊國際經濟貿易洽談會在河北廊坊開幕。在上午舉行的“建設全國現代商貿物流重要基地成果發布會”上,首次發布“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金鑰匙典型案例”,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案例——“融合與求變,河北物流集團綜合物流服務體系建設之路”,成功入選。
國際通道+國內協同+數智化
據悉,“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金鑰匙典型案例”由國際物流與運輸學會(CILT)、中國交通運輸協會、聯合國工業發展組織投資和技術促進辦公室(北京)等權威機構聯合推薦,這也是物流領域全球首發。
這些案例來自中國、英國、美國、丹麥等十余個國家和地區,涵蓋航運、陸運、多式聯運等全鏈條物流環節,從技術創新、模式突破、應用效果、適配場景、推廣難易、潛在經濟與社會效益等多個維度進行深入闡述,充分展現了全球物流業在降本增效領域的最新實踐成果。
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河北物流集團)通過“國際通道拓展+國內產業協同+數智化賦能”組合策略,建成供應鏈集成服務、現代物流、再生資源、產業加工增值等多業態協同發展的格局。
作為5A級綜合物流企業,河北物流集團為客戶提供“集采-物流-倉儲-加工-配供”等一體化服務,形成了大宗商品供應鏈集成、多式聯運、高效倉儲運營、河北凈菜“基地+物流+平臺”等多維度綜合物流服務模式。
2024年,河北物流集團服務境內外客戶3萬多家,全年營業收入840.63億元,同比增長12.21%;資產規模292億元,同比增長10.4%;海外資產23.84億元,同比增長13.8%。
聚焦精細物流 降低運輸成本
據介紹,河北物流集團聚焦精細物流,降低物流運輸成本10% 。
該公司依托石家莊國際陸港,拓展國際通道,與海關緊密合作,通過鐵路轉公路運輸直接換裝、直抵口岸的無縫銜接方式,平均每個集裝箱至少節約3000元口岸通行成本。通過海鐵聯運降低成本,集拼運輸解決痛點,數字賦能提升效率。
河北省物流產業集團有限公司案例入選“降低全社會物流成本金鑰匙典型案例”。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攝
整體來看,石家莊國際陸港已開通18條國際線路,聯通8個出境口岸,直達亞歐50多個國家和地區。貨物發行可節省整體出口時間3天左右,物流成本節省10%。2024年全年開行中歐(亞)班列839列,同比增長151%,其中去程班列336列,回程班列503列,實現“重去重回”,提升班列運營效率。
2025年一季度,石家莊國際陸港開行中歐班列302列,同比增長239%;發送標箱32122個,同比增長230%,為“京津冀制造”外貿企業發展注入動力。
聚焦數智物流 降低倉儲成本
該公司加大項目建設投入,從軟硬件兩方面進行投入。實現了從車輛入廠到貨物到達的物流全流程的調度跟蹤。設計智能天車,納入庫管系統統一管理,將庫區整體建設成智能化物流庫,保證整個吊運過程物料跟蹤的有效性,貫通與銜接上下游信息流與銷售發運系統,提升庫區運行效率。
倉儲運行效率同比增長20%,年物資轉運量同比增長30%,倉儲人工成本同比減少20%,年運輸量同比增長10%,企業整體營業收入同比增長12.25%,利潤同比增長72%,經營實物量同比增長30%。
廊坊經洽會河北物流集團展臺。河北經濟日報記者 煙成群 攝
該公司還同時搭建智慧服務平臺,打造“智慧供應鏈集成服務模式”,實現了供應鏈各環節的數據整合和共享,提高了供應鏈的透明度和可預測性,降低了客戶采購、運營成本。該公司經營團隊深耕南非、巴基斯坦、阿曼、幾內亞等國外市場,與嘉能可、薩曼可、亞鋼、優利時、來寶等國際礦商建立長久合作關系,通過集采方式,年鉻礦進口量超150萬噸,供應內蒙古、湖南等地鐵合金廠,平均為工廠節約采購成本30元/噸。同時,為鐵合金廠提供代銷服務,提高了其產品及資金周轉率。
聚焦綠色物流 降低綜合成本
河北物流集團積極打造再生資源回收基地和產業集聚區,推進再生資源的循環利用和鏈上企業發展方式綠色轉型。通過全鏈條的資源復用、逆向物流整合和智能化管理,提產降耗,降低綜合物流成本10%-15%,同時提升供應鏈可持續性。
該公司承擔了“凈菜進京入津”的責任,按照“基地+物流+平臺”模式,架起供需兩端對接橋梁。打造信息化平臺、完善倉配體系、整合河北凈菜資源,培育“河北凈菜”品牌,組織生產、加工、倉儲、銷售、配送等環節,通過“產地直采+商超直供”模式,減少物流運輸與周轉環節,避免重復作業,提高凈菜進京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
從效果來看,該公司的創新模式降低了蔬菜損耗率7%,提升倉儲空間使用率20%,降低運輸成本10%,既鼓起了河北農民的“錢袋子”,又豐富了京津市民的“菜籃子”,實現了“朝時河北田中菜、午時京津盤中餐”。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