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說明:張超和他的賽馬
圖片說明:張超(中)在馬術比賽上
人物檔案:張超,沽源縣二道渠鄉二道渠村人
張超創業成功,受益于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的不斷推進。
他是沽源縣二道渠鄉二道渠村人,今年42歲,曾做過農資生意,后又種植馬鈴薯。2010年,沽源縣旅游業日漸發展,飼養旅游馬成為熱門行當。張超和鄉親們一樣加入養馬大軍。一到夏天,當地天鵝湖、庫倫淖爾、閃電湖旅游景區,以及距此不遠的承德豐寧大灘中國馬鎮旅游度假區,游客休閑騎乘需用馬匹,張超為各景區提供馬匹。
后旅游馬市場日漸飽和,張超了解到,北京有上千家馬術俱樂部,約占全國的三分之二,馬術愛好者達3萬余人。他敏銳地意識到養馬要實現彎道超車必須從事特色養殖,2013年,他瞄上賽馬的飼養與繁育。
就在這一年,他從俄羅斯引進1匹布瓊尼馬;2017年又從法國引進1匹阿拉伯馬;2021年和2022年他從阿聯酋共引進2匹阿拉伯馬。
從外國引進的馬匹品相好、步態穩,奔跑速度快,而本地馬有耐力。經過雜交,產下的馬駒為“半血馬”,既有速度又有耐力。
賽馬的飼養與繁育前期投入大、經營周期長,為此張超還背上了債務。最困難時他連購買飼料的錢都捉襟見肘。憑借對賽馬市場的研判,他相信自己當初的選擇沒有錯。
張超的馬場建在二道渠村,占地10余畝,目前存欄140匹馬。去年,他出售休閑騎乘馬30匹、賽馬26匹。
“馬駒生長到1歲就可以參加馬術比賽,賽馬參賽的鼎盛時間為6至8歲,7歲齡的馬基本上就不參加馬術比賽了。”張超說。
每年4至5月,張超出售馬駒用于休閑騎乘;10月,他出售馬駒用于次年的馬術比賽。用于休閑騎乘的馬每匹賣到2至3萬元,而賽馬最低價格為5萬元。
內蒙古不少旗縣每年都舉辦那達慕,2019年,張超牽上馬場的馬匹去參賽,取得名次后,馬場繁育的馬匹好賣且價高。
最初,他對內蒙古傳統馬術不熟悉,馬術運動技能不達標,賽馬只獲得第六名。好馬需要伯樂,后來他請內蒙古的練馬師和騎手,賽馬成績不斷提升,在馬術比賽上前三名都有張超飼養的賽馬。
在北京康西草原11000米環湖馬術速度賽上,參賽騎手來自北京等地,參賽馬匹大都是良馬。張超將一匹養了4年的布瓊尼成年馬用于參賽,結果該匹馬獲得了第一名。馬場飼養繁育的賽馬首次奪冠,讓張超高興不已。
近年來,馬術運動已成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的新亮點,馬術比賽接二連三,向張超購買賽馬的人越來越多。馬場飼養和繁育的賽馬供不應求,不夠用時,他還從內蒙古呼倫貝爾購買馬匹。每年馬場出售的用于休閑騎乘和比賽用的馬達100多匹。
別人的馬匹售價1萬元,張超的馬匹賣到1.7萬元。參加速度賽的馬匹為熱血馬,敏捷且具備一定運動能力;而用于盛裝舞步、繞桶、跨欄的馬匹為溫血馬,具備一定的力量和耐力。去年,一位唐山人向張超購買賽馬,參加在懷安縣逯家灣大橋舉行的洋河之星馬術速度賽,結果獲得第一名。今年,張超的賽馬又獲得第二名。
不只在比賽中出彩,馬場的經營也給當地農民帶來益處,產生的馬糞村里人用來種植蔬菜,冬天村里50多歲的村民沒活干就來到馬場打工,10余位村民在馬場就業。
如今,張超的賽馬賣到甘肅、青海、內蒙古、山西等地。伴隨馬術運動的方興未艾、蓬勃發展,張超飼養和繁育馬匹成為賽馬產業中重要的一環,助力了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記者 魏民 通訊員 王曉曦 張曉磊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