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這片文化底蘊深厚的土地,孕育了豐富多彩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從華佗創編的五禽戲到流光溢彩的魚燈,從文房四寶的雅致傳承到黃梅戲的婉轉唱腔……更有7項技藝被列入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它們分別是宣紙傳統制作技藝、中國珠算——運用算盤進行數學計算的知識與實踐(程大位珠算法)、徽派傳統民居營造技藝和中國傳統制茶技藝及其相關習俗,其中包括黃山毛峰、太平猴魁、祁門紅茶、六安瓜片四項安徽名茶制作技藝。
如今,安徽的“茶香”正跨越國界,吸引著全球茶愛好者。來自俄羅斯的愛林便是被徽風茶韻深深吸引的“追香人”。她懷揣著對中國茶葉與傳統文化的熱忱,來到中國求學,就讀于安徽農業大學茶學專業。
愛林與茶的緣分可追溯至十多年前——從研習中國功夫時初次捧起茶杯,到如今對茶事如數家珍,她仍清晰記得:第一口清茶是龍井,而第二次邂逅的是安徽黃山毛峰。受在福州學茶的俄羅斯友人啟發,她也來到中國學茶。在與茶商、茶人們的朝夕交流中,她像海綿般汲取著茶知識。每逢假期,她便深入安徽各大茶葉產地,和當地茶人們喝茶聊天。她說,越來越多的俄羅斯人喜歡上喝茶,而她正以所學為他們打開一扇通往中國茶文化的窗。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