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報記者 孫金行 趙明昊 靳昊
晨曦微露,在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的新疆阿克蘇地區阿瓦提縣,身穿橘色工作服的艾散江·木太力甫和妻子古再麗努爾·吐拉帶上坎土曼,跨上摩托車,開始了一天的巡護工作。背包里,除了鐵絲、扳手和水管接頭等作業工具,還放了水和馕,這是他們當天的干糧。
穿過村莊、綠樹、田地……眼前的風景逐漸“褪色”,護林員艾散江抵達了工作地點——艾西曼區域生態修復及荒漠化治理工程核心區。放眼望去,連片的沙棗樹在風中搖曳,被梭梭、蘆葦包圍的湖水泛起微波,時不時有水鳥飛過,呈現出一幅生機勃勃的景象。
誰能想象,5年前這里還是被黃沙裹挾的“不毛之地”,只有一望無際的沙丘。
“這些梭梭剛種下去時只有巴掌這么大!”艾散江將手舉過頭頂比畫著,“你看,才兩三年時間,比我還高出一截?!?/p>
艾西曼區域是阿克蘇河沖積扇扇緣洼地匯積的艾西曼湖及周邊區域,受南部塔克拉瑪干沙漠不斷侵襲,湖面逐年萎縮,生態環境脆弱,一度成為全力打好塔克拉瑪干沙漠邊緣阻擊戰的重要戰場。
2021年,阿克蘇地區著眼山水林田湖草沙系統治理,啟動新疆塔里木河重要源流區(阿克蘇河流域)山水林田湖草沙一體化保護和修復工程,將艾西曼區域生態修復及荒漠化治理工程作為其中一個子項目統籌部署。
“我們從40多公里外的阿克蘇市、溫宿縣引入再生中水,建設引水渠、管網、滴灌系統等設施,樹種選擇以混交林為主,采用喬灌草結合的模式,再通過人工造林、人工種草、封沙育林、濕地修復等措施,進行艾西曼區域的荒漠化治理。”阿瓦提縣林業和草原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蔣麗麗說。
阿克蘇地區黨員干部及各族群眾自發參與植樹造林活動,經過5年的不懈努力,在沙漠邊緣筑起一道生態屏障,艾西曼區域荒漠區也逐步實現了“綠進沙退”。
每天一大早,護林員分片徒步巡護林地,主要負責給梭梭、紅柳、沙棗樹澆水,隨時檢修滴灌帶?!帮L沙大,水管經常被風刮跑,甚至刮壞,出現漏水,要把它們歸位、修復好?!卑⒔f。
曾經的“不毛之地”變身為“生態綠洲”。種了胡楊、梭梭等植物的沙丘上,駱駝刺和蘆葦等植物也長起來了,形成了茂密的蘆葦蕩?!艾F在狐貍、野豬、野兔等很常見,有一次我還遇到了狼。”與艾散江夫婦一同巡護的護林員玉蘇甫江·阿力木說。
截至2025年,阿瓦提縣區域艾西曼區域生態修復及荒漠化治理工程已完成生態修復面積78.85萬畝。2024年,艾西曼區域生態修復及荒漠化治理項目成功入選中國山水工程第二批典型案例。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