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蘭州5月28日電(記者王朋、趙久龍、田中全)今年入春以來,受降水偏少、氣溫偏高等多重因素影響,我國多地出現旱情。面對旱情影響,夏糧產區采取怎樣的措施抗旱保糧?
??記者近日深入甘肅、江蘇、湖北等地走訪,揭開各地抗旱保糧背后的“水動力”。
??5月27日,在江蘇省南通市通州區金沙街道高標準農田里,農民駕駛收割機搶收小麥(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翟慧勇攝)
??江蘇多地統籌推進抗旱保灌,全力保障農業生產用水。在南京市浦口區蘭花塘高標準農田里,小型田間氣象站自動監測農田環境溫度、濕度,為農業生產中的病蟲害防治、農作物灌溉提供更多科學依據,管理人員看一眼手機就知道小麥是否需要“喝水”。
??南京眾鑫麗種植專業合作社理事長邵名文是種田“老把式”,如今已習慣使用農業新技術。“手機上一點,水就到田里了,‘一鍵’實現農田灌溉,十分方便。”他說,小麥的灌漿飽滿度直接決定今年的收成,智能灌溉不僅便于操作,更能節水增效。
??記者從江蘇水利、氣象部門獲悉,近期江蘇部分地方出現降雨,一定程度緩解了旱情,同時各地通過調水、蓄水、保水,做好持續抗旱的準備。今年以來,江蘇省依托各類引水工程,已累計引水131億立方米,為近五年同期的2倍。
??除了推廣節水灌溉和加強用水調度之外,一些地方還通過人工增雨作業等方式,向天“借”水緩和旱情影響。
??記者從甘肅省氣象局獲悉,5月21日至22日,甘肅大部降水云系具備增雨條件,甘肅各地共開展地面人工增雨作業數百點次,受旱情影響的甘南、定西、隴南、天水、平涼、慶陽等市州部分地方累積降水量超過10毫米。
??此次人工增雨作業后,受旱較重的慶陽市環縣曲子鎮五里橋村的田間地頭,呈現一片搶墑播種的景象。村民們開著覆膜機,為浸潤過雨水的土壤覆上一層地膜,然后將玉米、大豆等作物種子點播下地。
??5月22日,在甘肅省慶陽市環縣曲子鎮五里橋村,村民在人工增雨作業后搶墑播種(無人機照片)。新華社記者 郎兵兵 攝
??此外,各地還通過灌排渠系清淤掃障等舉措,提高用水效率。湖北省襄陽市引丹灌區一干渠實施現代化改造,解決了渠道淤積、設施老化等問題。改造后干渠輸水能力提升40%,為老河口市等5個縣市區的210萬畝農田提供穩定水源,直接惠及132萬人口。
??湖北省孝昌縣開展水庫塘堰清淤擴容專項行動,對水利“毛細血管”進行全面疏通。新華社發
??通過加強灌區灌溉管理和渠道、泵站、機井等輸提水工程檢修維護,甘肅省定西市能夠有效保障全市88萬畝大中型灌區的適時灌溉。
??甘肅省定西市水利部門工作人員正在檢修灌溉渠道(無人機照片)。新華社發
??眼下,全國各地小麥由南向北、由東向西逐步迎來收獲季。記者近日在江蘇鹽城、甘肅慶陽等地走訪看到,一些地方旱情仍然較重,部分農作物依然面臨缺水情況。
??中央氣象臺預報,5月29日至6月3日,甘肅南部、陜西西部和南部、河南中南部、湖北西北部有一次小到中雨過程,局地有暴雨。氣象部門將持續加強天氣監測,適時開展人工增雨作業,進一步緩和旱情。
??中國科學院院士、南京信息工程大學教授王會軍介紹,根據預測,國內部分地方降雨偏少、氣溫偏高的情況仍將持續,旱情持續發展的可能性較大。各地應提前部署防范夏糧收獲期間遭遇高溫干旱和多輪強降雨導致旱澇并發、旱澇急轉等情況。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