協同發展助力我市高質量發展
——產業升級跳 創新主體增
記者 李慧
實施億元以上與京津合作項目948項,總投資6065.92億元,累計完成投資4917.75億元以上,承接京津疏解轉移項目個數、總投資額居河北省前列——這是自2014年京津冀協同發展上升為國家戰略以來,至2024年底,唐山交出的成績單。
唐山是工業之城,鋼鐵、煤炭等傳統產業在全市經濟中占主導地位。在京津冀協同發展戰略推進中,我市對接京津,服務京津,融入京津,從主動承接產業轉移中汲取新優勢,在優化分工中集聚新動能,推動了全市產業加速轉型,創新主體日益活躍,經濟活力不斷增強。
首鋼京唐鋼鐵聯合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首鋼京唐公司”)是協同發展的先行者、示范者。從北京石景山搬遷至唐山曹妃甸,不僅完成從“山”到“海”的跨越,更開啟了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轉型發展之路。從“褲腰帶”窄帶鋼到鋼卷厚度只有0.07毫米的“蟬翼鋼”,再到海水淡化為主的循環用水體系,首鋼京唐公司的實踐帶動了區域產業轉型升級。
在首鋼京唐公司的引領和示范下,我市本地鋼企通過自主研發或引進先進生產工藝和設備、提高產品附加值、加強節能減排等措施,不斷提升鋼鐵產業競爭力。2018年,津西鋼鐵集團完全自主研發的鋼板樁生產線正式投入使用。如今,津西鋼鐵已能生產出16個系列32個規格的鋼板樁產品,這些高效節能的環保建材,以其卓越的施工效率受到客戶贊譽。公司負責人頗為自豪地透露:“國內市場超過60%的鋼板樁都源自津西。”這是我市鋼鐵行業邁向高端化的一個縮影。
協同發展推動我市鋼鐵行業高質量發展的同時,更促進了鋼鐵全產業鏈提升,本地企業呈集群化、鏈式化發展。
在位于樂亭經濟開發區的華北康港鋼構有限公司內,一垛垛標準化鋼管整齊碼放在堆場,等待發往雄安新區建筑工地。該公司總經理杜玲說:“除了支持雄安新區建設,我們公司生產的鋼模板、腳手架等建筑支護產品,還參與過國內外很多重點工程建設。”
建筑支護產品,鋼材用量大,樂亭經濟開發區憑借鋼鐵原材料等優勢,陸續承接由京津轉移過來的建筑支護企業,如今已吸引70余家相關企業入駐。該開發區不斷延伸鋼鐵產業鏈條,建起以新型腳手架、模板、大型金屬結構件等為主的建筑支護裝備產業園,打造了全國知名的建筑支護產業生產基地,成為“中國模板腳手架之鄉”。2024年,樂亭縣建筑支護產業營業收入突破100億元。
在位于曹妃甸區的巴威裝備制造唐山有限責任公司生產車間內,各種型號的鋼管有序碼放,焊花飛濺,打磨聲此起彼伏,現場一派火熱。
“這是北京巴威公司打造的高端裝備制造新基地項目,生產大型電站鍋爐,承擔了總部的全部產能。這里既緊鄰鋼鐵產地,又緊鄰港口,企業運營成本大大降低。”公司黨委書記曹明明說,該項目自2023年8月投產以來訂單不斷,發展勢頭強勁。
引得進來,能留得住,發展得好。我市深化產業發展協同機制,全面提升京冀曹妃甸、津冀(蘆·漢)協同發展示范區等區域承接能力。2024年,又相繼吸引大唐京津冀能源開發有限公司、國能新能源集團有限公司、華電碳資產管理有限公司等10家央企二級子公司來唐落戶,為我市產業轉型步伐再加力。
協同發展助力傳統產業在升級中鍛造韌性,也推動新興產業日益崛起。
位于遵化的巨視(唐山)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北京研發、唐山制造的科技型企業。廠房內,工作人員輕觸屏幕,智能剝板栗機器人便揮動起機械臂投入工作。隨著一道道激光閃過,隨機散落在工作臺上的板栗被劃出一道整齊的小口,劃過口的板栗用手一捏,就輕松實現了栗仁和皮的分離。“這款機器人能計算出板栗的最大開口直徑,并據此進行精確的劃口操作。在它之后,我們又研發了剝核桃機器人,市場反響很好。”巨視(唐山)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周建軍介紹,除此之外,水果分選機器人、農產品裝箱機器人等更多的農業機器人還在生產中。
河北第六鏡智能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提供城市治理和智能制造人機協作解決方案的人工智能公司。近日,該公司的專業團隊正為一家企業量身定制產品視覺檢測方案。公司總經理楊勝為說,選擇由北京來唐山發展,正是看中了這里良好的創新生態。值得一提的是,京津冀三地攜手打造的六條重點創新產業鏈中,機器人產業鏈由河北領銜。如今,第六鏡公司在機器人企業“扎堆兒”的高新區不僅扎下了根,還與多家機器人企業開展了深度戰略合作。
協同發展澎湃創新動能,創新生態更滋養新興產業。數據顯示,2024年,我市106個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完成投資148.2億元,全年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0.9%。
編輯:吳明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