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中國日報網 2025-05-22 09:31
<iframe frameborder="0" src="https://v-hls.chinadaily.com.cn/player/player.html?src=//v-hls.chinadaily.com.cn/stream/607515/7378c577-7007-446e-9202-f2d92ddc3089/3109836e-2782-47a0-8b06-4368ad3be0e7_v.m3u8&p=//img3.chinadaily.com.cn/images/202505/22/682e86a9a31020535fc9b752.jpeg&l=en&c=5bd2dc47a3101a87ca8ff5c2&s=WS682e7e8aa3102053770345bb&d=20250522093152&t=%E7%99%BE%E5%B9%B4%E4%B9%8B%E9%97%B4%EF%BC%8C%E8%A7%92%E8%89%B2%E4%BA%92%E6%8D%A2%E4%BA%86%EF%BC%81"></iframe>
一百年前,孫中山致信美國“汽車大王”亨利·福特,邀請他訪華,共謀中國工業化發展,然而卻未能實現。
一百年后,形勢逆轉:福特主動尋求與中國企業合作,希望借助中國的電池技術打入全球電動車市場。
孫中山(左)亨利·福特(右)圖源:VCG
這不僅是角色的互換,更是中國科技和產業地位飛躍的生動寫照。
100年前:孫中山致信福特未果
1924年,孫中山先生致信亨利·福特(Henry Ford),邀請其前往中國南方實地考察,希望借助福特在工業化方面的經驗與實力,推動中國現代工業的發展,并提出“以更盛大的規模成就同樣的事業”的設想。
孫中山致信福特段落節選
我了解并拜讀了閣下在美國的驚人之作。您可在中國以更盛大的規模,成就同樣的事業。在某種意義上,可以說您在美國的事業更具有個人色彩,而在中國,您將有機會以一個新工業體系的形式,表達和實現您的思想和理想。 我現在認識到,如果將主要希望寄托在列強的現政府身上,那大概是要碰壁的。依我看來,可以在您這樣富于生氣的實干家身上寄托更大的希望。這就是我誠邀您訪問華南的原因,您可以借此對中國的發展做第一手的研究,而這無疑是二十世紀最大的問題之一。
然而,當時的中國正處于戰亂與貧困之中,工業基礎薄弱,政局動蕩,對國際資本吸引力有限。
福特辦公室的一位助理回信說,福特已經收到了邀請,但“目前沒有前往中國的打算”。
如今,這封信的原件仍藏于美國底特律的福特博物館,成為中美早期交流中的一段歷史注腳。
100年后:福特主動尋求與中企合作
一百年后的今天,角色悄然互換。2023年2月,福特宣布將與中國電池企業寧德時代展開合作,在美國密歇根州投資35億美元建設磷酸鐵鋰電池工廠,計劃于2026年投產。根據協議,該項目由福特獨資建設,寧德時代提供電池技術授權及相關運營支持。
盡管該項目曾在2023年秋季因市場和政策不確定性一度暫停,福特于當年11月宣布重啟計劃,并將產能縮減約43%。即便如此,該合作仍被美國媒體視為“必要的聯姻”,顯示出福特對中國電池技術的高度依賴。
位于密歇根州的汽車行業咨詢公司——中國汽車洞察(Sino Auto Insights)的負責人涂樂認為,美國汽車制造商要想生產普通消費者買得起的電動汽車,與比亞迪和寧德時代的合作至關重要。他說,“美國傳統汽車制造商制造低價汽車的唯一途徑就是使用中國電池。從產能和制造業的角度來看,他們將永遠領先于我們。”
從“世界工廠”到技術輸出國
福特的選擇,正代表著眾多跨國企業的新趨勢。近年來,中國科技企業不斷擴大國際影響力,中國也正從全球制造基地向技術輸出國和創新高地邁進,在動力電池、光伏、風能等多個領域取得領先優勢。
2024年,《哈佛商業評論》總結了中國經濟對跨國公司具有吸引力的四大優勢:一是中國的創新生態系統,二是中國在全球南方的投資,三是中國的“超競爭”市場,四是中國的14億消費者。
福特百年間的態度轉變,折射出的不僅是個別企業的戰略調整,更是全球產業格局深刻變化的縮影。未來,中國技術與模式的出海仍面臨挑戰,但也充滿機遇。中國企業有望在更多前沿領域實現從“跟跑”到“領跑”的躍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