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施工面臨高溫與汛期雙重考驗,在雄安新區起步區第五組團,首批疏解到雄安新區的四所高校建設正酣,各項目錯峰作業、扎實推進,做好防暑防汛等安全防范工作,護航項目建設安全高效。
本臺記者 趙翔:
現在是清晨的5點多,天剛蒙蒙亮,在啟動區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的項目施工現場,工人們已經在各個作業點開始工作,趁著早晨的清涼,大家手頭的活兒又快又穩,干勁十足。為了避開高溫,上午10點時大家將停工休息,下午3點之后再繼續施工。
面對最近持續的高溫天氣,項目建設實施"錯峰作戰",早晚氣溫低時段集中施工,高溫時段停工休整。同時,在施工現場的休息區,項目部定時配送防暑降溫物資。
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項目工人 李奉武:
上午比較涼快,中午天熱,我們上午早一點上,早一點下,我們就提前干,下午就可以提前下班。
為了施工更加安全高效,項目加強智慧工地建設,從環境監測到設備操作都實現了智能化升級,引入了多項"黑科技"。
中建三局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項目技術工程師 呂子衡:
比如像塔吊上面的吊鉤的可視化以及小車的激光定位,這樣可以讓塔(吊)司(機)在作業過程中清晰地看到作業面的情況,能夠減少相關事故的發生。
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一期第一組團項目總建筑面積8.6萬平方米,包括一棟鋼鐵書院、一棟綜合樓及四棟學生宿舍樓,當前正處于地下室施工階段,計劃年內所有建筑主體封頂,明年10月份竣工驗收。目前,我省已進入主汛期,項目部積極準備防汛物資,同時組建防汛搶險救援隊,在重點部位安排專人值守,確保項目建設平穩度汛。
中建三局北京科技大學雄安校區項目專職副書記 劉敏:
目前我們在現場布置了23臺水泵,每小時的最大排水量約600立方米,一旦暴雨來臨可迅速排除基坑內的積水,暴雨過后迅速恢復施工生產。
和北京科技大學一樣,緊鄰的北京林業大學、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北京交通大學雄安校區三所高校一期第一組團項目也在緊張施工。各高校圍繞2027年開門辦學的目標,細化施工方案、實時跟蹤進度,按計劃穩步推進項目建設。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