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史葉 周亞彬
“這些珠子我們串完了,拿起來看看好不好看?”5月26日,在石家莊市正定縣小雨(化名)家中,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學主任曹江紅正在給這個因病致殘的特殊學生上門送教。
“有些特殊孩子,他們沒有條件來到學校學習,但他們也有受教育的權利,也需要接觸社會,所以從2016年我們就開始送教。”在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像曹江紅一樣的家教老師,現在有29位,家教不收費,一做就是近10年。
送教上門、為學生打通就業路……憑著一項項貼心的教育舉措,1999年成立以來,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從一所不到20名學生的邊緣學校,到現在成了近200名學生的“人生港灣”,今年還榮獲了“河北省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稱號。
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的教師正在給學生上課。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史葉 攝
曹江紅說,送教的課程內容根據每個孩子的不同情況,進行個體化定制。到了送教日,29位教師全部都會前往學生家里,每次學習1個多小時,每個月2-3次。
在一位女同學的家中,曹江紅為她安排了生活語文、動手能力和體育運動的課程。經過3年多的送教學習,她從原來的連短句都說不完整,慢慢掌握了背誦課文的能力。
“送教是從特殊教育學生的6周歲到16周歲,也就是義務教育階段?!辈芙t介紹,這些年來,送教行動陸續幫助了100多位“特殊學生”,“盡可能幫助這些學生生活自理、融入社會?!?/p>
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學生們正在進行乒乓球訓練。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史葉 攝
在校學習的孩子們,能接觸到的課程就豐富多了。學校圍繞紅色教育、鄉土教育、特色教育打造了課程群,包括知識能力、音樂、體育、勞動等。“就像菜館一樣,我們備好了菜,孩子可以選擇適合自己的課程,獲得能力和技能的提升。”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教師常莉旭介紹說。
走進學校的乒乓訓練室,同學們正在揮拍練習,體育可以說是這個學校的“王牌”。在河北省乃至全國特殊奧林匹克運動會上,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的孩子們斬金奪銀,獎牌掛了滿墻。
“我們開展了特奧乒乓球、滾球、羽毛球等8項訓練。通過訓練,學生的身體素質增強了,上下肢力量和協調性都明顯進步。”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體育組組長谷喬升介紹說,十年來,學生們累計獲得省級比賽金牌60塊,銀牌42塊,銅牌7塊。
在一個班級的教室墻面上,張貼著“生融”二字,常莉旭告訴記者,這些特殊的孩子,最緊要的就是掌握生存能力和融入社會。
“孩子們如果總是在學校封閉式學習生活,并不是一個適合孩子們的教育。我們就扛著學校的旗子,帶著孩子們上街參與社會活動。”回憶起最初進行融合教育的場景,常莉旭心中滿是感慨,像超市購物、看電影這些對常人來說毫不費力的事情,卻對“特殊學生”來說處處充滿挑戰,“從路人對我們指指點點,到后來看到我們做融合活動,大家會主動讓路,能感受到社會氛圍也在一點點變好。”
喜憨兒洗車中心培訓處正在洗車的“喜憨兒”。長城網·冀云客戶端記者 史葉 攝
正定縣特殊教育學校覆蓋了九年義務教育階段和職高教育。那孩子們畢業了怎么辦?這個問題也讓常莉旭苦惱不已。經過一系列嘗試,2022年喜憨兒洗車中心的成立,點亮了孩子們的就業之路。
“我們這些孩子不管見到誰都樂呵呵的,而且他們笑起來憨憨的,所以取名喜憨兒,這也是智障兒童的一個代稱。”常莉旭說,未來還會圍繞“喜憨兒”品牌打造奶茶店、面包店,讓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幫扶這些特殊孩子。
談及今年獲得河北省扶殘助殘先進集體稱號,常莉旭坦言,這是學校的一個新起點,“我們會繼續圍繞‘紅、鄉、特’課程群,讓更多孩子融入社會,也號召更多的人關心關注這些特殊孩子們。”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