擴容集中照護補貼范圍,首批38家養老機構可跨縣區選擇
近日,市民政局、市財政局聯合印發了《張家口市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改革工作方案》。《方案》通過創新政策機制,將享受低保的中度及以上失能老人、高齡老人及部分殘疾人群體納入集中照護服務體系,并為自愿入住養老機構的人員提供精準化補貼支持,以減輕經濟困難家庭養老負擔,推動養老服務資源向最需保障群體精準傾斜。截至目前,全市首批納入集中照護服務體系的養老機構數量達38家。
經開區善澤園養老中心 趙娜 攝
善澤園養老中心工作人員制作面食 趙娜 攝
三類人員可申請補貼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速,失能老年人數量增加,經濟困難家庭因自身經濟條件限制,大部分家庭不得不選擇居家照顧失能老人,導致家庭照護負擔沉重,老人也難以獲得高質量、專業化的照護服務。
為切實保障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的基本照護需求,完善分層分類社會救助體系,確保經濟困難的失能老年人能夠享受專業的集中照護服務,真正實現“老有所養、老有所依”,根據《民政部 財政部關于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和《河北省民政廳、財政廳關于做好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的通知》有關要求,我市印發了《張家口市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改革工作方案》,幫助經濟困難家庭成員從繁重的照護任務中解脫出來,有更多精力投入工作與生活,改善家庭整體生活狀態。
市民政局工作人員介紹,該政策從2023年實施,根據運行情況,今年做出了一些調整,重點擴大了補貼對象的范圍,由原來納入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完全失能老人,擴展為納入我市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三類群體,第一是經評估為中度失能、重度失能、完全失能的老年人;第二是年齡在80周歲及以上的高齡老年人;第三是有條件的縣區可將“老年父母+殘疾子女”家庭中納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圍的重度殘疾人納入集中照護范圍。
部分可實現零自費入住
符合集中照護條件的人員,可依據自身需求和意愿,自主選擇被納入集中照護服務體系的養老機構入住。入住滿30日后,本人或其代理人可向戶籍所在地縣(區)民政部門提交服務補助申請,所需材料包括養老服務協議、繳費憑證(或緩繳證明)、失能評估報告(參照《老年人能力評估規范》GB/T 42195-2022 標準),以及“老年父母 + 殘疾子女”家庭中重度殘疾人的殘疾證等。
審核通過后,補助資金自實際入住當月起核算,次月起按月發放至個人銀行賬戶。補貼金額采取“差額補助”模式,即按養老機構實際收費標準與已領取的行政給付(涵蓋最低生活保障金、殘疾人生活補貼、護理補貼、養老服務補貼等)的差額進行撥付。養老機構收費上限不得超過當地集中供養特困人員基本生活標準與全護理照料標準之和。
值得強調的是,最低生活保障金按照不同家庭收入狀況分檔發放,其中,最高檔次保障金與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金額一致。在核算補貼時,統一按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作為扣減依據,對于領取最高檔次低保待遇的失能老人,可實現零自費入住;若領取的低保金低于當地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差額部分需由個人自行補足。
這一機制既確保兜底保障精準到位,又通過階梯式補助實現資源合理分配,切實減輕困難家庭養老負擔。
經開區善澤園養老中心 趙娜 攝
可跨縣區選擇養老機構
今年,我市統籌推進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遴選確定第一批38家養老機構納入服務體系,已覆蓋橋東區、橋西區、宣化區、萬全區、崇禮區、經開區、察北管理區、康保縣、尚義縣、赤城縣、懷安縣、懷來縣、蔚縣13個縣區,為符合條件的經濟困難老人、殘疾人提供多元化選擇。
在跨縣區服務機制上,允許失能老年人等群體根據實際需求,自由選擇位于其他縣區且被列為定點承接單位的養老機構入住。其最低生活保障所屬縣級民政部門,將承擔集中照護服務補助工作,并結合養老機構所在地民政部門的績效考核結果,向實際入住機構發放績效補貼。養老機構所在地民政部門則負責對轄區內集中照護服務機構開展常態化監管和考核評估,確保服務質量達標。
在服務規范與費用管理方面,各養老機構嚴格執行集中照護服務標準,與入住的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簽訂規范的養老服務協議,按月收取集中照護服務費。針對繳費存在困難的服務對象,經雙方協商一致后,可簽訂《機構同意照護服務費緩繳證明》,保障經濟困難群體能夠先行入住,切實減輕即時經濟壓力,確保集中照護服務政策落地見效。 (記者 趙娜 通訊員 梁大闖 屈磊)
【相關鏈接】
1、張家口市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機構信息(第一批)
2、張家口市經濟困難失能老年人等群體集中照護服務工作聯系方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