堅持跳繩一個月之后,你很可能變瘦了,肌肉變得更有力了,心血管耐力也提高了……
河南一位健身達人嘗試了 30 天跳繩挑戰,30 天跳了 146000 個(約平均每天 4800 個)后,發現:體脂率降低了2%~3%、體重減少了2公斤、腰圍減少了5厘米。
30天的時間減掉了3.5公斤,每天跳繩數量逐漸增加,跳繩時的狀態也從最開始的氣喘吁吁到后來輕輕松松就可以完成。
看到這里,想要減肥塑形更健康的你,是不是已經有點心動了?
我們從科學角度和大家分析一下,跳繩到底好在哪兒。
跳繩運動效率高
跳繩3分鐘等于步行1000步
雖然體重下降、體脂降低,和每個人的身體基礎、飲食習慣、同時進行的其他運動鍛煉等都有關,但不得不說,從減脂效率上來說,跳繩真的很優秀!
和常見的有氧運動慢跑相比,跳繩可以說是耗時少、耗能大。
做個簡單換算:
慢跑1千米的能量消耗大約是1kcal/kg 體重
一個體重65kg 的成年人按7km/h 的速度,慢跑20分鐘消耗的能量約為:7 × 0.3 × 65 × 1 = 136.5kcal
150下/分的快速跳繩,能量消耗為16kcal/min
跳繩10分鐘消耗的能量約為:16×10=160kcal
70~80下/分的中速跳繩,能量消耗約為10kcal/min
跳繩10分鐘消耗的能量約為:10×10=100kcal
也就是說,從能量消耗來看:
快速跳繩10分鐘≈慢跑23分鐘;
中速跳繩10分鐘≈慢跑15分鐘。
《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16推薦吃動平衡,保持健康體重,建議成人平均每天主動身體活動6000步。而跳繩3分鐘就相當于走了1000步。
有點驚喜?別急,跳繩的好處還有更多!
跳繩還能鍛煉肌肉
增強心肺功能
跳繩,簡單理解就是“邊甩繩子邊蹦跶”,為什么就這么厲害呢?
很多人都小瞧了跳躍的力量。
這個看似簡單的跳躍動作,其實是動用了全身的肌肉克服重力做原地跳躍,可以鍛煉到全身許多大肌肉群,尤其是腿部肌肉的力量和耐力。
雖然不可能光靠跳繩練出腹肌,但是對于提高全身的肌肉收縮力和肌肉質量都極有好處。
另外,跳繩一般在短時間內就達到較高的運動強度,也意味著在很短的時間內就要高效地利用氧氣,這恰恰需要肺部強大的通氣和換氣功能、心臟強大的收縮力和泵血功能、心血管高運輸效率等來輔助。
每一次跳繩,就是一次對肺部的呼吸功能、心臟的泵血功能和心血管運輸功能的鍛煉。
跳繩,也可以說是提升心肺功能的經濟實惠的方法了。
跳繩要求少、花樣多
容易養成運動習慣
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經驗,減肥也好鍛煉也罷,最難的其實是兩個字:堅持。
跑步太枯燥,去健身房人太多,打球還要約場地……反正總能找到各種理由。
而對跳繩來說,“堅持”這倆字,似乎要稍微容易點。
它對場地要求不高,有塊空地就好;操作簡單,一根繩子就能跳;還有各種新鮮花樣兒,很容易堅持下來。
跳繩雖好,但要注意姿勢
有些已經入坑跳繩的“跳友”,可能會有這樣的經歷:自己跳著跳著,就開始膝蓋疼、腿疼、腳疼、胳膊疼……
這可能是你本身就不適合跳繩,或者跳繩的姿勢有點問題。
首先,有幾類人確實就不要跳了:
——有半月板損傷、韌帶撕裂等膝關節傷病:跳繩是典型的跳躍運動,會給受傷的骨關節更大壓力
——體重過大,BMI在25以上:跳繩時,膝蓋承受的壓力比普通人大很多,最好先游泳減肥,體重降下來后再考慮跳繩
——體能基礎很差,常年不運動,有心臟疾病或血壓問題等基礎疾病
如果你不屬于以上幾類人,那再看看你跳繩時有沒有犯以下幾種錯誤:跳出天際、狂甩大臂、外八跳躍和內八跳躍。
心動不如行動,快拉著小伙伴一起跳起來吧!
小貼士
一些關于跳繩的傳言,今天也一并解答了!
★跳繩會讓腿變粗嗎?
對于普通人來說,跳繩的運動強度不會讓肌肉體積過度增大,而有助于緊致上提。長期跳繩還會讓包括小腿在內的全身脂肪減少,使小腿無論從視覺上還是實際上都會更細。
★特殊情況能跳繩嗎?
產后3個月待盆底肌功能恢復較好后再跳繩;
高度近視要避免眼壓的劇烈變化,以免出現視網膜脫落風險,比如蹦極潛水等運動或者外力打到眼睛等。但跳繩的普通鍛煉強度,一般不太可能造成視網膜脫落。當然平時還是要注意運動量和方式,別過度劇烈運動(不僅僅是跳繩);
飯后短期內不建議劇烈運動,飯后1~1.5小時再跳繩;
跳繩的過程中,如果出現不適,要立即停止,不要“過分堅持”。
★跳繩會讓臉、內臟、子宮、盆底肌下垂嗎?
人只要生活在地球上,每時每刻都需要受到重力的約束。各種器官會不會下垂,和這些器官周圍對抗下垂、起到提拉作用的筋膜、韌帶等組織的彈性關系更為密切,和跳繩關系不大。真不用太擔心。
(人民日報微信公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