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近年來,萬全區堅定不移實施“生態立區”戰略,堅決守好生態和發展兩條底線,持續在增綠護綠用綠上下功夫,切實筑牢生態屏障,使得青山常在、清水長流、空氣常新。近日,“同在一片藍天下·‘首都兩區’建設全媒體采訪行”活動采訪團走進萬全區,感受發生在這里的“森”態故事。
激活新“森”態 綠富正同興
記者 臧波 北京日報記者 李如意 韓梅 豐家衛 通訊員 邢鵬飛 羅納 攝影 武殿森
綠,是萬全區綠色發展中最亮的底色。作為張家口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涵養地,萬全區以推深做實林長制為抓手,探索將森林資源轉化為產業優勢的有效路徑,不斷增厚“綠色家底”。截至目前,全區林地總面積67.56萬,森林覆蓋率26.64%;草地總面積22.64萬畝,全區林木綠化率達到60%,在全市名列前茅。
國土綠化提升林草“含綠量”
在萬全,南北部有著兩種截然不同的地貌,南部的河川平原廣袤而平坦,西北部的山區則溝壑縱橫,山巒起伏。從空中俯瞰,北部山區間被層層疊疊的深綠、淺綠、嫩綠覆蓋,紅磚白墻的村莊被重重綠意包裹,水墨山影中云卷云舒清風垂露,織就出一幅生機勃勃的綠色畫卷。
曾幾何時,萬全區北部山區植被稀疏,風大沙狂,一場大風掛起來,不僅是一山之隔的市區黃沙漫天,便是京津也受影響。
植樹造林,功在千秋。萬全區搶抓京津冀協同發展、建設可再生能源示范區等歷史機遇,全面推進國土綠化行動和生態保護修復,為此他們夜以繼日為荒山披綠,提升林草“含綠量”,僅當年便實施造林10.4萬畝,到2020年的四年間共完成造林面積70余萬畝。
“森”態,變生態,固土保水,涵水為庫,滋潤河山。
站在萬全右衛城遠眺,暖陽之下,城墻之北,以綠為韻,為這座出圈的旅游網紅打卡地添了最為濃重的一抹色彩。10年前,這里寸草不生。北山,是石質山底,也是國土綠化行動過程中最難啃下的硬骨頭之一。
萬全區林業局副局長賀汝安感慨,一榔頭挖下去,地面紋絲不動,山上沒水,前期靠人工把水背上山,后期修建好儲水設施引水上山,通過魚鱗坑儲水、修建水平溝、換圖、整地等措施才讓苗木存活下來。就是這股頑強勁兒,萬全區的宜林荒山荒地才得以全部覆蓋?!澳菐啄?,我們把萬全的荒山都種滿了樹?!辟R汝安說,從2021年到現在,他們的主要任務是實行營林撫育和封山育林工作,對未存活林木進行補種補栽,更換更優良樹種等。
萬全區的一座座荒山就像所有林木人親手撫育的孩子,從無到有,從有到優……全區結合森林精準質量提升,通過實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精準提升、林相改造、森林撫育等生態修復工程,穩步實施低產低效林改造,全面提升森林質量及效益。難以存活的闊葉林換成了針闊混交的混合林,植物更加多樣性;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在區域范圍內形成以森林和樹木為主體、山水林田湖草相融共生的城市森林生態系統。
“增綠”行動依然在持續,綠色家底更加厚重,萬全區先后獲評“省級森林城市”稱號、“省級森林城市”,全區已有9個村獲評“省級森林鄉村”稱號,16個村通過了“村莊綠化提升”驗收。
“林長制+”增厚“綠色家底”
洗馬林鎮的森林覆蓋率達到了71%,這是洗馬林鎮人大副主席康利民幼時想都不敢想的事??道裰髯チ謽I工作,是洗馬林鎮榆林溝村人?!靶r候,村周圍的山光禿禿的,孩子們都在山上搶樹葉當柴火,現在漫山遍野的樹葉鋪得像毯子,林子密得人都進不去。”
巍巍青山,防火管護是關鍵。
一大早,榆林溝村村書記呂海明便帶著老老少少上山,青山為岸,綠海奔騰,他們穿梭于山林間,巡查野外用火、盜砍盜伐等行為,生態護林員呂志平通過智慧監控設備中的遠程紅外線和攝像裝置,使得巡護范圍更廣,視線更開闊。一旦發生火情,報警裝置啟動開啟,“林長”召集專業的撲火隊趕往現場……這是萬全區構建三級林長制體系、增強“護綠”本領的生動場景之一。
作為省級林(草)長制改革示范點,萬全區率先構建區、鄉、村三級林長制體系,推動“林長制”向“林長治”轉變,織密森林資源保護網。每一級主要負責人擔任林長,切實將林長制工作層層落實到了山頭、地頭、人頭。嚴格執行森林防滅火網格化管理,充分發揮區、鄉、村三級護林聯防體系和林火視頻監控系統的作用,全面推廣應用“森林防火云平臺”和全覆蓋安裝使用“生態護林員巡護APP”,構建“人防+物防+技防”三防一體安全網,實現全區森林火災“零發生”,森林防火形勢平穩。
因地制宜做強生態經濟
增綠就是增優勢,護林就是護財富。近年來,萬全區不斷豐富“林長制+”的內涵,在“林”字上精準發力,在“長”字上履職盡責,在“制”字上積極保障,錨定產業引領、科技富民總路徑,依托優良的生態環境、豐富的森林資源,合理規劃林下經濟產業布局,高位推動產業發展,林下經濟呈現“向上”生長趨勢,林業產業發展取得明顯成效。
俯瞰榆林溝村,青山疊嶂,披了滿身細密的綠,令人沉醉。仔細看,幾條通道蜿蜒曲折連接青山之上,這是既是防火通道也是越野賽道?!坝芰譁掀?萬畝山林,沒想到植樹也能變現!”康利民笑著說:“這幾年我們鄉依托綠色生態引進了多個特色文旅項目,最直接的受益便是幫助村民提供了不少務工機會,還為村集體增了收?!?/p>
在榆林溝越野部落接待大廳,負責前臺的張俊芳正在幫游客辦理手續,“很多年輕人像我一樣也回村務工,老人們還能把野生蘑菇賣給游客,又增加了一份收入,真是吃上了生態飯?!?/p>
放眼青山綠野間,從村落到青山上,從城鎮到邊遠山區,山地上、林地里刮起的特色農業“生態旋風”,吹出陣陣蔬菜花果香。依托豐富的林業資源,得益于林長制的有效實施,萬全區深入挖掘西北部特色生態旅游資源,持續完善基礎和配套服務,以榆林溝越野部落和歡樂果親子農場為示范點,挖掘各鄉鎮旅游資源,打造“慕野·星谷”露營基地、白龍洞越野露營基地等項目,建設黃鑾莊仙鑾水鄉等旅游示范點,持續辦好舊堡杏花節、安家堡神水節等節慶活動,實現從“點上發力”到串珠成鏈再到全面開花,一個個護林、愛林的美麗村莊,一個個綠色發展的村居典型,一個個不斷壯大的生態項目,正在成為萬全區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的新名片。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