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是革命老區,也是農業大縣、兵員大縣,現有退役軍人13156人,其中60周歲以下退役軍人7626人。近年來,該縣堅決貫徹落實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政策,積極建立健全退役軍人服務保障體系,不斷釋放退役軍人“紅色潛能”,為鄉村振興注入“先鋒力量”。
在引領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過程中,蔚縣縣委、縣政府形成了“在組織上以一個領導小組總牽頭、在服務上以一個服務中心總協調、在保障上以三個賦能實體抓落實、在實踐上以‘五個一批’做法全覆蓋”的“1135”工作法。該縣專門成立由縣委書記、縣長任雙組長的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領導小組,協調匯聚多方力量,統一推進全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工作。同時打造提升縣退役軍人服務中心,縱向對接領導小組和各鄉鎮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實體,橫向聯系21個成員單位和3個賦能實體,成為全縣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的“前線指揮部”。為做好退役軍人創業保障工作,該縣邀請德高望重的退役老首長、退休老領導和外來企業家、商會會長等知名人士組成“創業顧問團”為退役軍人創業提供“智力支持”;聘請首批63名專家學者、業務骨干、行業人才組成“創業專家組”提供政策宣講、金融貸款和法律法規方面的支持;縣財政注資200萬元資金,吸收社會捐贈60余萬元,籌建了全省第一支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基金、全國唯一一支以民族英雄命名的基金——馬寶玉退役軍人創業就業基金,為退役軍人創業提供及時的資金支持。此外,該縣對轄區內70周歲以下退役軍人創業潛力進行合理分級評估,根據不同情況實行分類服務、動態管理,實現“挖掘總結一批、引領帶動一批、指導培育一批、引進合作一批、教育提高一批”,全方位指導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
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重要引擎,更是持續增加群眾收入的根本途徑。蔚縣積極落實退役軍人就業創業扶持措施,專門研究、制定創業貼息扶持政策,設立退役軍人融資創業貸款貼息資金50萬元/年,并全程協助退役軍人辦理“擁軍貸”“創業貸”等業務,助力退役士兵、軍屬創業興業,確保官兵困難得到有效解決、惠軍政策落實到位,至今已累計發放貸款183筆、6205萬元。在為退役軍人提供創業“沃土”的同時,蔚縣充分依托退役軍人的軍旅素養、戰友人脈、固有技能,聚焦發展特色農業、加工業等“老兵產業”,成為全縣鄉村產業發展的獨特支撐。截至目前,該縣已成立農業合作社70余家,引進致富項目350個,提供就業崗位2000個,增加村集體收入400余萬元,引領“農特產品”華麗變身“特色產業”,其中,“戎盛種植專業合作社”推行“支部領辦、黨員帶頭、群眾參與、資源共享”運營模式,解決就業200余人,人均增收4000元,村集體經濟年增收20余萬元,成為強村富民的“金鑰匙”,是該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助力鄉村振興的代表典范。
強有力的基層組織是鄉村振興必不可少的力量,軍旅文化是助力鄉村治理的良好突破。蔚縣聚力打造特色“老兵支部”,引領激發鄉村振興“紅色潛能”,發揮了良好的“領頭雁”作用。目前,已有259名退役軍人進入村領導班子,92名黨員退役軍人擔任村黨支部書記,組建起了一支支政治過硬、作風過硬、紀律過硬的“老兵”隊伍,助推實現特色農業“獨角戲”到“大合唱”、村容村貌“臟亂差”到“美亮新”、文化生活“單一化”到“多樣式”、群眾參與“站著看”到“爭著干”的四個轉變。此外,該縣以鄉村振興示范區建設為試點,創新推行“老兵服務”模式,將軍旅元素融入村莊文明創建、文化品牌打造、日常組織管理、矛盾調處維穩全過程,有效開展“黨建+排班制”“黨員+群眾、群眾+群眾”雙聯機制、“老兵突擊隊”等服務活動,突出化解各類矛盾糾紛、解決實際困難,從細微之處解決群眾的生活大事,以優良的軍人作風匯聚起創新鄉村治理的強大合力,形成鄉村治理的“粘合劑”,使得群眾積極融入、主動參與成為常態,勾勒出一幅軍民融合、共治共建的生動場景。
當鄉村振興的新篇章翻開,蔚縣有效發揮了退役軍人投身鄉村振興、建設家鄉的生力軍作用,全縣廣大退役軍人也紛紛挺身而出、勇挑重擔,共同打造出“退伍不褪色”的公共品牌,為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貢獻了力量。(記者 劉柱 通訊員 史鴻磊 董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