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8月25日,《北京商報》整版刊發了稿件《崇禮:小城換裝記》,全景式展現了冬奧小城崇禮的冰雪資源、冰雪產業密碼,以及后奧運時代崇禮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本報現予以全文轉載,敬請關注。
北京商報記者 關子辰 牛清妍
2022年北京冬奧會之后,張家口市崇禮區以“滑雪勝地”強勢出圈。
8個滑雪場、174條雪道共166公里,雪道遠近交錯,像一條冰雪巨龍盤臥在崇禮山間。很難想象,這座入選“國字號”滑雪旅游度假地的小城,在2019年剛實現脫貧摘帽。
從1996年建成第一家滑雪場,跨出試探的腳步,到如今滑雪場度假村云集、上下游冰雪產業入駐、超3萬人進入冰雪和旅游行業就業的“冬奧小城”,“冰雪”早已在方方面面融進崇禮的發展。
崇禮緣何坐擁如此豐富的冰雪資源?如何找到冰雪旅游產業的密碼?冬奧給崇禮帶來了怎樣的機遇?在后冬奧時代,崇禮又將怎樣借助冬奧余熱實現可持續發展?
四季寶藏
今年7月,家住張家口市張北區的劉景瑜、劉景茵姐妹第一次走進富龍四季小鎮。
“山坡上的纜車令我印象最深。一直聽說崇禮的滑雪場最好玩,冬天我們還想體驗滑雪的快樂。”劉景瑜說道。
離劉景瑜口中雪季還有近4個月的時間。11月,冬天和雪季將一同到來,彼時這里的翠綠草場將披換銀裝,變為雪道——這是張家口崇禮區冬季冰雪旅游最閃亮的名片之一。
包括富龍滑雪場在內,崇禮全區共建成萬龍、長城嶺、云頂等8家滑雪場,擁有雪道174條166公里,各類纜車索道69條46.5公里。作為國內最大的高端滑雪集聚區,崇禮在2022-2023雪季(2022年11月14日-2023年5月3日)共接待游客222.68萬人次,旅游綜合收入26.22億元,實現北京冬奧會后首個雪季“開門紅”。
事實上,在2019年前,崇禮一直處于貧困縣序列,2015年官方統計的貧困發生率還高達16.81%。如何破局,走出冰天雪地和山林,崇禮在1996年開始了嘗試。
彼時,崇禮建成了首家距北京最近的塞北滑雪場。不過,雪場有了,交通、住宿、餐飲卻都是問題,通往雪場的路泥濘崎嶇,殘雪高高堆起,將原本就狹窄的通道擋住大半。
2001年起,崇禮連續舉辦多屆中國崇禮國際滑雪季,將“崇禮滑雪”的名片送向四方。隨著更多的雪場入局,滑雪旅游配套的產業鏈也逐漸成型,住宿、餐飲、雪具、專業教學等產業應運而生。
此后,坐擁冰雪資源的崇禮確定了圍繞打造國際知名的冰雪運動和冰雪旅游勝地的發展定位,發展以冬季滑雪和夏季戶外為主導的體育休閑產業。
在雪季,除了滑雪度假的主要項目,崇禮各雪場推出了“冰雪+民俗”、主題冬令營、研學旅游產品,承辦、舉辦各種賽事活動,來訪游客逐年增加。
以富龍四季小鎮為例,據富龍文旅副總經理鄒中橋介紹,按雪場閘機刷卡的口徑統計,自2016年開業到今年雪期,游客量由十幾萬增長至35萬。
雪季之外,崇禮也并未停止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的腳步。傍山而建的雪道和冬奧場館為夏季戶外運動提供了很好的硬件設施,崇禮由此大力推動山地騎行、露營等戶外運動項目發展,每年承辦、舉辦哥倫比亞168超級越野賽等夏季賽事活動100多項。同時,也開展多個峰會論壇和文化活動。
“崇禮夏季清涼,非常適合避暑。從4月26日開啟夏季運營后,富龍四季小鎮游客接待量呈現階梯式遞增。目前,僅入園消費的游客每天就有4000多人,周末會增至七八千人。”鄒中橋說道。
現在的崇禮,早已不是從前那個灰撲撲的小城,而是在資源整合與產業融合下,正在逐步成型的體育文化旅游融合發展樣板。
乘風而上
從起跑到領跑,獨特的自然稟賦給了崇禮冰雪旅游業得天獨厚的發展機會。
崇禮地處北緯41·,其境內80%的面積為山地,平均海拔1200米。位于內蒙古高原與華北平原的過渡地帶,崇禮冬季降雪早、積雪厚、存雪期長達150天,山地坡度最大垂直落差達800米,適宜開發不同級別的滑雪賽道。
滑雪旅游產業蘊藏著巨大的動能。一張小小的雪票,能撬動4倍的旅游消費。
去哪兒大數據研究院依據2021-2022雪季數據發現,冰雪游收入每增加1元,可帶動交通、住宿等相關行業增收超過4元。
以住宿為例,根據中國旅游研究院發布的《中國冰雪旅游消費大數據報告(2023)》,2022年以來,全國雪場及周邊新增超過3500家住宿類商戶。
除了“吃住行游購娛”,裝備制造、雪具銷售、教練輔導等,都在滑雪旅游這條產業鏈上。雪具店的增多是產業拉動效果的最好體現。以“雪具”為關鍵詞在企查查中搜索可得,崇禮區經營十年以上的雪具店僅有14家,而十年內則新開了217家。
冰雪產業也為崇禮人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2022年1月,河北省張家口市副市長、冬奧辦副主任劉海峰透露,據不完全統計,崇禮每五個人之中就有一個人從事和冰雪相關的工作。
不過,真正為崇禮冰雪旅游業送來東風的,是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
借勢冬奧會的籌辦和政策紅利,崇禮的基礎設施建設得到了發展,最突出的是交通。2019年12月30日,京張高鐵開通運營,張家口至北京清河站最快運行時間壓縮至47分鐘。張家口車務段太子城站黨總支書記劉雪平介紹,今年以來太子城車站累計發送旅客72930人,同比增長190%。
其次,受到冬奧會的拉動效應,崇禮的度假酒店、度假公寓、主題餐廳的接待量已擴容至百萬人。
2019年5月5日,崇禮區退出貧困縣序列,同年底,當地的貧困發生率下降至0.038%。生于冰雪山林的崇禮并未走出山林,而是帶著滿山冰雪走進了每個人的心中。
脫穎而出
盡管冬奧會帶動力強勁,但如何做好冰雪旅游產業的可持續發展,不讓“冰雪熱”曇花一現,是當下崇禮正在面對的問題。
首當其沖的就是用好作為冬奧遺產的賽事場館。在《北京2022冬奧會張家口賽區競賽場館后續利用工作方案》中,冬奧場館的后續利用被劃分為三個階段,2022年4-12月為轉換調整期,2023年1-12月為設施提升期,2024年1月起則是全面運營期。
目前,張家口賽區冬奧場館正處于第二階段,其各項設施都在改造完善中。
在夏日陽光照射下,位于張家口賽區古楊樹場館群的國家跳臺滑雪中心“雪如意”褪去冰雪外衣,露出翠綠的“柄身”滑道。如玉的翠綠一直延伸至看臺區新改造的足球場。
“因為這里曾舉辦過冬奧會所以想來打卡一下。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看臺區的足球場,設備非常專業,很想在這里踢一場球?!弊鳛橘Y深足球愛好者,游客王自躍的神情中流露出向往。
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副總經理錢佳楠表示,具體的場館改造會依據不同場館的特點和現有設施進行。
“6月22日,改造后的國家冬季兩項中心場館已經面向大眾開放,目前已承接活動和賽事20余場,利用率比較可觀?!卞X佳楠介紹。
在冬奧場館改造利用上,崇禮并非孤身作戰。
北京國家高山滑雪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陳紅艷告訴北京商報記者,考慮到今年整個旅游行業呈現出“卷”的趨勢,為了在眾多景區和度假區中脫穎而出,延慶奧林匹克園區推出了不少吸引游客的新項目。
陳紅艷介紹,目前,高山滑雪中心的路極狂飆(高山滑車)、越野先鋒(全地形車)等體驗項目已向公眾開放,新建的海陀云境(天空之鏡)供游客打卡拍照。此外,園區內的冬奧村酒店先后建成了戶外卡丁車、V R體驗房、百鳥園、觀光小火車、體育健身等娛樂場所,受眾范圍覆蓋了來到園區的大小游客。
“暑假期間,園區已接待游客3萬人次,園區運營一年多來,累計接待游客近40萬人次,開展青少年研學2萬人次,冬奧村客房銷售量近7萬間夜。開業首年取得如此成績也比較亮眼。”陳紅艷表示。
崇禮和延慶恰似并肩作戰的好友,能夠互相學習和分享經驗。陳紅艷透露,加強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間場館聯動也是工作的規劃之一,未來也將通過活動或賽事把張家口崇禮和延慶的奧林匹克園區聯動起來,起到互促發展的作用。
“冬奧文化始終帶給人們積極向上的力量,我們也堅信,后冬奧經濟的發展也是充滿勃發之力的。”陳紅艷說道。
加快體文旅業態融合
張家口市文旅局副局長 段君慧
Q:2022年,北京和張家口聯手舉辦了北京冬奧會。在推動崇禮的后冬奧時代可持續發展上,張家口市對于京張地區協同發展做出了怎樣的部署?收獲了哪些成效?
A:2021年1月20日,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籌辦工作匯報會上,加快建設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的指令提出。2022年1月29日,國家文化和旅游部、國家發展改革委、體育總局聯合印發《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規劃》,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畫好“路線圖”。
在隨后的建設工作中,張家口市重點開展五方面工作。一是加強頂層規劃統籌,二是突出項目支撐帶動,三是推進場館綜合利用,四是加快體文旅業態融合,五是推動協同發展共享。
截至目前,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藍圖基本清晰,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首先,京張協同發展形成了新格局。張家口與北京合作舉辦賽事活動50余項;開通運營北京至崇禮高鐵賽事專列和4條京張旅游專線。懷來縣、涿鹿縣與北京門頭溝區成立京西旅游聯盟,加快構建起“京西旅游生態圈”。
其次,賽后場館利用展現新圖景。與北京市門頭溝、海淀、延慶等7個區簽署了后奧運場館利用、品牌賽事打造、深化國際交流等方面合作協議。
此外,重點項目建設實現新突破。依托宣化區和高新區2個冰雪產業園,累計落地冰雪裝備研發制造、冰雪文化旅游等項目106個,投產運營66個,初步構建起冰雪產業全鏈條發展體系。
最后,體文旅融合發展邁出新步伐。推出冬奧冰雪游、草原生態游、紅色研學游等六大主題、20條文化旅游精品線路,崇禮區被評定為首批國家級滑雪旅游度假地。
Q:接下來,圍繞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張家口市有怎樣的工作安排?
A:下一步,張家口將繼續按照“兩核立地標、三廊串精品、四區建產業”工作思路,加快把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成環境優美的旅游帶、產業集聚的經濟帶和融合發展的示范帶,讓“這么近、那么美,周末到河北”成為新時尚。
在全力推進場館利用方面,聚焦冬奧場館利用,發展全季全體育運動。做好高水平專業賽事申辦承辦,持續辦好張家口城市聯賽等賽事活動,承接專業運動隊到場館開展訓練活動。
在持續深化京張合作方面,全面履行好與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體育局簽署的《共建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戰略合作協議》。
在強化公共基礎支撐方面,持續推動京張兩地實現交通互聯互通、生態共建共享、產業協作互補,加快推進草原天路改造提升。
加速品牌推廣方面,鼓勵新媒體達人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平臺開展宣傳行動。做好旅游旺季和文旅活動舉辦季各項工作,深化與世界冬奧會舉辦城市合作,聯合開展冬奧主題活動,推出特色國際旅游線路,擴大國際旅游市場。深耕國內通航城市、一線城市等重點城市旅游市場,積極開展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推介、百強文旅企業張家口行等系列專題活動,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