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3日晚,張家口市萬全區華梅少年晉劇團演員楊學東在中國梆子大會暨中國梆子青年領軍人物擂臺賽中斬獲銀獎。5月25日18時30分,萬全區四大班子成員在京藏高速萬全收費站迎接參賽團隊載譽而歸。而這一幕是萬全區培強文化事業發展的真實寫照。
萬全區四大班子成員為獲獎團隊表示祝賀。管建霖 攝
獎杯、獎狀。管建霖 攝
獲獎團隊與萬全區四大班子成員合影。管建霖 攝
近年來,該區大力實施“文化活區”戰略,通過夯實本土特色文化、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實施文化惠民工程、打造戲曲文化品牌等舉措,厚植文化基礎,為經濟社會發展凝聚強大的精神力量、提供豐厚的文化滋養。
夯實本土特色文化。通過完善地方特色文化資源挖掘利用機制,推動本土優秀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陸續開展新羊屯神水節、柳溝杏花節、冰雪博覽會等節慶和會展活動,提升文化創意,實現文化賦能;挖掘長城衛所文化、萬全秧歌戲文化、萬全打棍文化,開發悠久歷史的萬全方言文化、美食文化、戲裝文化,進一步傳承和弘揚地方特色文化;優化“萬全有禮”文創品牌,從長城文化、冬奧文化、民俗文化、博物館文化方面,研發推出新系列文創產品;注冊管理“萬全之策”“萬全有禮”“萬全衛道”“嘉禾”“掄才”等具有文化底蘊的品牌商標,積淀深厚歷史文化印記。
加強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建成微信圖書館,實施數字化建設,開通移動云服務,配置影像資料遠程備份云空間系統和總分館信息管理系統,有效提升文化服務能力;實施區文化館總分館建設項目,在總館完善配套了書畫廳、排練廳等多項功能區,實現了總館與6個村級分館數字化服務功能;籌措資金為鄉鎮文化站購置了電腦、音響等辦公和文化設備,按照各鄉鎮(街道)文化站實際情況,全區共評定2個文化二級站、10個文化三級站,提升了鄉村公共文化服務建設水平;謀劃新建區文化活動中心,初步完成選址和可研設計。
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加大文化惠民券(卡)發放力度,充分利用微信平臺,深入宣傳文化惠民工程內容和優惠政策,引導群眾足不出戶就能了解和參與文化惠民工程,享受文化惠民工程帶來的優質服務;以“惠民、為民、樂民”為主題,以“七進”演出為抓手,打造“戲曲進鄉村”“百姓大舞臺”“彩色周末”等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活動品牌;精心挑選24部經典晉劇劇目錄制成視頻,通過云平臺線上展播,同時開展文化下鄉各類演出200場,其中文化流動車深入各鄉鎮開展“喜迎二十大 奮進新時代”文化惠民演出15場,讓群眾切實享受到文化惠民帶來的實惠。
打造戲曲文化品牌。組織文藝演出團隊編創人員編排經典老戲、新創傳統劇目和現代戲曲,不斷充實戲曲進鄉村節目內容,提升節目品質;華梅少年晉劇團排練上演了《楊門女將》《洪湖赤衛隊》等32部大型劇目,其中《三岔口》等3個劇目、楊學東等4名戲童入選了《河北省戲曲中青年演員推廣工程》,楊學東、胡俊龍在第五屆中國(黃河流域)戲劇紅梅大賽上榮獲二、三等獎;以冰雪裝備制造產業發展為背景,創作了《冰雪奇緣》現代晉戲,使傳統文化得到進一步傳承、弘揚與發展,成為全區乃至全市對外宣傳的一張文化名片。(河山新聞記者 管建霖 通訊員 張日東)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