蔚縣小米深加工車間的工作人員正在對產品進行檢查
2022年,張家口蔚縣脫貧人口人均純收入9892元,增長11.8%;去年鄉村旅游總收入1.64億元,帶動2518名脫貧群眾人均增收2200元……蔚縣2022年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的成績單喜人,讓全縣上下奮力打造中國式現代化蔚縣鄉村振興場景更加底氣十足。
為持續鞏固脫貧攻堅成果,蔚縣堅持把構建動態監測幫扶機制作為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的重要屏障。一方面,該縣建立起“縣精準防返貧工作專班和監測中心+鄉鎮防返貧工作站+村防貧監測組”上下聯動的防返貧工作體系,緊盯納入重點監測對象發現渠道、納入程序、落實幫扶前中后三個環節,縮短預警監測時間、認定納入時間和落實幫扶時間,做到優化程序、快速響應、精準落實。另一方面,盯緊盯實脫貧不穩定戶、邊緣易致貧戶、突發嚴重困難戶三類重點人群,健全農戶申請、部門預警、干部排查以及社會監督發現機制,推行衛健、教育、醫保等12個監測預警部門防貧聯席會議制度,有效形成防返貧工作合力。在此基礎上,該縣堅持事前預防和事后幫扶相結合,因戶施策、精準幫扶,確保符合條件的監測戶穩定消除風險。
為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蔚縣結合自身資源稟賦進行著積極探索,錨定綠色食品加工和文化旅游兩大優勢產業持續發力。突出綠色加工產業夯實基礎,以建設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省級鄉村振興示范帶為契機,培強小米及雜糧、中藥材、杏扁等特色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全縣中型以上杏扁加工企業達41家,帶動全縣6814戶脫貧人口戶均增收2900多元;益海嘉里、蘿川貢米等小米加工企業完善產業鏈條,帶動全縣1.7萬戶脫貧戶持續增收。壯大文化旅游產業增強后勁,以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為契機,引入央企國企,整合全縣A級景區,盤活古堡資源,推動深度開發、規模運營。大力推廣“旅居+古堡”模式,以南山小院、銘悅·覺醒城、杏花坡等旅居項目成功運營為牽引,激活鄉村旅游業態,輻射帶動農民發展庭院經濟,拓寬農民增收渠道,以鄉村旅居、農家庭院為主的鄉村旅游總收入1.64億元,帶動2518名脫貧群眾人均增收2200元。持續深化古堡振興“七支隊伍”建設,成功申報水系連通及水美鄉村建設縣,加快推進北口峪生態廊道工程建設,有效串聯起神泉洞景區、飛狐峪·空中草原景區,全面激活古堡文化旅游、新能源基地觀光、萬畝生態農業,吸附南部片區8個鄉鎮58個行政村進入鄉村振興的重要集聚帶,有力助推全縣鄉村全面振興。
穩固利益聯結機制有利于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接續推動鄉村全面振興。蔚縣依托益海嘉里等17家省市重點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發揮26個農業產業園區、1338個專業合作社作用,推廣益海嘉里“訂單種植、全鏈整合、品牌營銷、盈利反哺”產業幫扶模式,將脫貧群眾牢牢吸附在務工就業、入股分紅、產品營銷鏈條上,帶動全縣1.7萬戶脫貧戶持續增收。同時,該縣以鄉村振興示范片區建設為引領,緊盯集體經濟發展薄弱村,抓實領頭羊、駐村、人才、產業書記(主任)“四支隊伍”,因地制宜、科學施策,多元化發展村集體經濟,推動全縣村集體經濟年收入全部達到5萬元以上,10萬以上村達到96.5%。(記者 郝學鋒 通訊員 藺媛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