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深冬時節,走進張家口蔚縣陳家洼鄉下元皂村——抗日英雄馬寶玉的故鄉,展現狼牙山五壯士的戰斗場景、黨的百年奮斗史的紅色文化墻體讓人眼前一亮,紅色教育長廊、馬寶玉烈士陵園、紅色農墾體驗園區等處處彰顯著紅色革命精神。近年來,蔚縣陳家洼鄉依托獨特的紅色文化資源優勢,找準紅色文化與鄉村振興的切入點,實現紅色文旅產業與綠色生態農業融合發展,為扎實推進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推動紅色文旅產業,擦亮紅色名片。用好、用活紅色資源,是陳家洼鄉擦亮紅色名片的重要舉措,通過修繕馬寶玉烈士陵園,新建馬寶玉烈士紀念館,不斷豐富紅色文化元素,在紅色文旅產業發展上下足功夫,重點打造“一廊(L型紅色教育長廊)、兩園(馬寶玉烈士陵園和紅色農墾體驗園區)、三節點(村莊入口、陵園周邊、實訓基地)”紅色旅游框架,明確“點、線、面”三步走思路,以實施下元皂紅色美麗村莊建設為中心點,與周邊營子堡、陳家洼、任家堡、上元皂四村連線,探索構建“紅色旅游+教育基地”的五星模式矩陣,輻射帶動其余14個行政村協調發展,最終實現以點連線、以線擴面的梯次鄉村振興旅游格局。
發展綠色生態農業,擘畫振興藍圖。產業發展是鄉村振興的根本動力,陳家洼鄉聚焦綠色生態農業,培育發展現代生態畜牧業,培強杏扁、中藥材、蔬菜脫水加工、旱作農業四大傳統產業,培優張雜谷種植基地形成了具有本地發展特色的產業格局。去年以來,現代生態畜牧業四方紅農牧產業園二期項目開工,總投資1.95億元、占地210畝,建成后每年可出欄種豬、生豬10萬頭,育肥場年出欄豬6萬頭。引進張家口琪緣通用機械科技有限公司實施杏扁精深加工項目,總投資700萬元,年加工杏扁2000噸,將覆蓋陳家洼、北水泉、黃梅三個鄉鎮。充分利用該鄉地形獨特、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生長繁育多種中藥材的優勢,與張家口東海農業開發有限公司合作規劃打造中藥材示范基地,實施擁軍合作社中藥材種植項目,帶動周邊地區的中藥材種植產業規模發展,目前全鄉中藥材種植面積達3000畝左右。積極引導種植加工干豆角絲和葫蘆條農民走集群發展之路,全鄉種植架豆、西葫蘆500畝左右,干豆角絲和干葫蘆條遠銷內蒙、安徽、京津等地,畝均增收1500元。此外,在省農科院的支持下,因地制宜推廣地膜覆蓋機械穴播技術,培育張雜谷種植基地,推動“產量、品質”雙提升,全力打造旱作農業循環經濟區(小雜糧生產基地),全鄉種植面積達到2萬畝,畝均增收600元。(記者 秦建 通訊員 藺媛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