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南山區抗日戰爭紀念館講建黨精神、在溫泉屯萬畝葡萄園講鄉村振興好政策、在古戲臺唱起當地原創晉劇曲目《劈山大渠》……今年以來,涿鹿縣充分發揮理論宣講團作用,圍繞群眾需求創新基層理論宣講工作,進一步豐富形式、提升氛圍、拉近距離,讓黨的好聲音“飛入尋常百姓家”。
走村入戶勤問詢,群眾點單“聚人氣”。為滿足基層群眾個性化、差異化需求,讓理論宣講講到群眾心坎上,涿鹿縣廣泛組織理論宣講員進農戶、坐炕頭、聽民聲,將群眾喜好與理論宣講內容相結合,制定切實可行的宣講提綱。“從我們講什么群眾聽什么,到群眾點什么我們講什么,這一轉變讓我們的宣講更有方向性和針對性,講出的內容也更容易被群眾接受。”理論宣講員秦斌說。
換個調兒嘮會嗑,鄉音土語“冒熱氣”。基層宣講,如何讓群眾坐得下、聽得懂、記得牢是關鍵,實踐表明,“鄉音土語”更具親和力,也容易讓群眾接受和認可。涿鹿縣宣講團成員深入農村集市、街頭巷尾,用“冒熱氣”的鄉音傳播黨的創新理論,用身邊點滴“小故事”展示家鄉發展“大變化”,把黨的創新理論成果深入淺出地講給群眾聽,進一步激發團結奮斗的精神力量。
以小見大傳思想,特色宣講“接地氣”。涿鹿縣組織宣講隊伍走進基層,充分利用小分隊、小圓桌、小喇叭、小曲藝、小書屋、小課堂開展宣講,提升吸引力和宣講效果。同時,將理論宣講與弘揚本土文化、涵養奮斗精神、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助力鄉村振興、建設全民閱讀“書香涿鹿”品牌等工作相結合,推出一系列特色宣講活動,深受群眾認可。截至目前,該縣共開展“六小”模式理論宣講650余場次,受眾2萬余人次。
(記者 王棣 通訊員 朱文君)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