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又到香白杏成熟的季節,張家口涿鹿縣水溝村黨支部書記趙愛庭帶著村民每天打早就開始采摘、裝箱、發貨,整整一天,香白杏一箱箱運輸,村民笑著一筆筆收款。
趙愛庭是水溝村人, 多年前外出打工, 事業有成后, 在涿鹿縣一系列吸納人才政策下返鄉, 并當選為村黨支部書記。 去年, 他利用本村優勢打造紅杏采摘園10畝, 并成功舉辦首屆 “三生有杏,緣在水溝”紅杏采摘節, 為每戶村民平均增收2500元。 與新合作農副產品加工有限公司對接, 成立了新合作助農增收車間, 解決村內弱勞動力和半勞動力村民32人就業, 平均每月收入1000元。 建起一座畜類產品精細分割車間, 為村集體收入增加50000元, 為村內脫貧戶、 低收入農戶解決就業26人, 月增收3200元。 如今, 村里還有一系列新謀劃的產業正在逐步推進中。
甲石河鄉農民黨員楊顏飛是尚義縣 “引雁回巢”的能人。他返鄉后,注冊成立河北譽泰食品有限公司,以當地盛產的沙棘為原料開發加工沙棘飲料、 紅茶等特色產品, 在其帶動下,沙棘種植實現增產增效,成為農民增收的主要來源, 并有20名農民在企業穩定就業。
“我們搭建平臺, 讓返鄉創業人才各盡其才,為鄉村振興提供強有力的人才支撐。優秀返鄉創業人才的作用不止在于創業創新,還在于其示范引導、輻射帶動作用。”尚義縣委常委、組織部長范懷珍表示。
鄉村振興、關鍵靠人。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快速推進,在全市各縣區像趙愛庭、楊顏飛一樣返鄉創業的人才越來越多。他們有的帶著資金與技術,有的觀念先進,具有創新精神,有的對家鄉故土滿懷熱忱。
為深化鄉村人才培養、 引進、管理、 使用、 激勵等制度改革, 吸引各類人才在鄉村振興中建功立業,我市緊緊圍繞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 治理有效、 生活富裕總要求, 全面培養、 分類施策, 充實鄉村產業發展、 公共服務、 社會治理等方面人才隊伍, 暢通各類人才返鄉下鄉渠道,完善相關政策機制,確保返鄉創業人員的價值得到充分體現和尊重。 在全市各項鼓勵支持返鄉創業優惠政策感召下, 全市各縣區有大量事業有成人才返鄉創業,涵養特色種養、 生態旅游、 加工生產等各個領域, 在他們創辦的龍頭企業、 大型農牧場、 農業專業合作社的帶動下, 更多群眾將實現增收致富。(記者 段曉芳 通訊員 張鳳天 溫婧)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