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北縣行政審批局駐黑土灣村工作隊積極發揮幫扶后盾作用,以不斷發展壯大黑土灣村村集體經濟為主要抓手,因地制宜調整養殖結構,與村干部共同商議出謀劃策,建設了百平方米“小雞舍”,認養出全村莊“好錢景”。
“認養”一只雞,“助困”一個村。張北縣黑土灣行政村集體經濟收入主要為村級光伏電站收益,來源單一,輻射帶動作用不夠強。為了進一步帶領村民實現增收致富,駐村工作隊積極發展特色產業,以“家庭農場”認養形式,建設了400平方米的村集體土雞養殖場,一次性購置2000余只小種雞,“主人”花銷150元一次性認養一只小種雞,委托該村進行集中管理飼養,年底就會得到30枚土雞蛋和一只宰殺包裝好的品種土雞。此外,每月只需30元(一天一塊錢)的飼料管理費,就可以得到每月20枚土雞蛋,目前2000只雞已認養出500余只,通過認養雞獲得的全部收益歸村集體經濟所有,多樣化促進了黑土灣村集體經濟實現持續增收。
輻射帶動強,村民喜笑顏。通過認養種雞的形式,帶動黑土灣村集體和村民增收,推動了精準扶貧和鄉村振興工作有力、有序、有效開展。每年的農舍收益可為村集體經濟帶來2到3萬元的穩定增收,雇用的3名農舍管理員,每年可實現增收6萬元左右,同時通過帶動村民共同飼養種雞和購買村民家中農作物飼料,可帶動全村50余戶80余名村民實現增收,輻射范圍較廣,帶動效應凸顯,真正實現了農民富、產業新的良好發展態勢。
下一步,駐黑土灣村工作隊將繼續延續“家庭農場”發展勢頭,加大“家庭農場”宣傳力度,不斷提升農場知曉度,以村集體帶動村民參與當中,不斷拓展農場經營業務,讓“認養”一只雞向“認養”一只兔、“認養”一只羊精細化方向發展,真正打響黑土灣村“家庭農場”品牌,讓“認養”模式成為帶動鄉村實現振興的新風尚。(河山新聞記者 宋維根 通訊員 梁小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