沿著寬闊的產業大道一路向南,陽原經濟開發區工業片區里廠房林立。
短短一年多時間,由政府主導建設的94801.6平方米的標準化廠房,已建成40601.92平方米,在建54199.68平方米,通路、通電、通水……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的同時,投資者也紛至沓來,13個項目已入駐園區。
走訪幾家企業,聽到的是南腔北調,但感受到同一種聲音:“這里投資環境良好,對經濟開發區的未來充滿信心!”
2GW異質結光伏組件生產線項目建設現場 張鳳燕 攝
6月21日下午,2GW異質結光伏組件生產線項目建設現場熱火朝天。
先用尺子量好尺寸,再切割,不一會兒功夫,身旁已摞起厚厚的大小均勻的保溫材料,馮建華動作麻利地干著活兒,她指著房頂告訴記者,這些保溫材料就是用來包裹通風管道的。
記者看到,偌大的廠房頂部布滿各種管道,施工現場負責人沈國說,這個光伏組件生產車間有2.8萬平方米,要全部做成恒溫恒濕。目前,21組大型空調主機已經安裝完畢。
2GW異質結光伏組件生產線項目建設現場 梁濤 攝
2GW異質結光伏組件生產線項目建設現場 梁濤 攝
“政府主導建設標準化廠房,企業可以拎包入駐,減少了建設周期。”河北國晟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組件廠廠長曾斌來自蘇州,他對當年建設、當年投產的 “陽原速度”稱贊不已,“去年7月簽約,今年2月開工,預計7月底進設備,8月底試生產,速度驚人。”
在泥河灣文化工藝中心建設項目現場,吊車正在施工作業,因前一天晚上下過雨,工地還有些泥濘,韓福祥的鞋子沾滿泥土,卻難掩目光中的神采奕奕。他笑著指向正在建設中的廠房:“四個生產車間有1萬多平方米,新廠房建成后,生產規模將擴大好幾倍。”
陽原經濟開發區項目建設正酣 梁濤 攝
張家口泥河灣產業發展有限公司是陽原本土文化產業企業,創始人韓福祥曾是雕刻技工,多年來,公司深耕泥河灣文創產業,開發了玉石、大理石雕刻以及鐵藝等工藝件制作,產品銷往歐美、中東、東南亞的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隨著出口量不斷增大,訂單越來越多,原有廠房規模太小,新設備無法安裝使用,嚴重限制了公司的發展。”韓福祥介紹,“自從經濟開發區規劃了產業園,以及縣里一系列優化營商環境舉措的加持,我們從拿地到施工,一路綠燈,不到一年時間,辦公樓及廠房主體已完工,預計8月份可以進設備,10月份投入生產。”
生豬養殖全產業鏈48噸飼料加工項目建設現場 張鳳燕 攝
緊鄰泥河灣文化工藝中心的是一處休閑公園,兩個歐式鐵藝涼亭裝點著,使公園美景更加獨特。“就這樣的亭子,在國外的私人莊園很受歡迎。在我們國家,隨著鄉村振興戰略深入推進,農村人居環境不斷改善,以后‘陽光房’需求會越來越大,我對行業前景充滿信心。”韓福祥說。
走進生豬養殖全產業鏈48噸飼料加工項目建設工地,工人師傅正在做科研樓外墻保溫,項目負責人高揚指著拔地而起的多個建筑,講解了消毒車間、烘干車間、筒倉區、原料庫、生產主車間等布局以及飼料加工流程。
與飼料加工配套的項目有冷鏈物流項目;與雜糧深加工項目配套的有糧食倉儲項目……目前,園區形成了集新型能源、高端制造、現代農牧等為主的產業集群。該縣還制定了“包聯清單”,采取主要領導包聯企業責任制,及時解決項目建設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確保遇事有人辦,問題有人管。
筑巢引鳳棲,花開蝶自來。被列入省級經濟開發區的陽原經濟開發區活力迸發,在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加速奔跑。(河山新聞記者 張鳳燕 白君 通訊員 仝輝 崔玉斌 李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