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到現在,位于張家口陽原縣的李佳皮草進出口有限公司內一直緊張忙碌著。作為一家以皮毛經銷、生產加工為一體的企業,每年都會有大批皮草遠銷韓國、西班牙、意大利、美國等國家和地區,年出口創匯超2000萬元。近年來,陽原縣以毛皮文化為引領,全力打造集特種養殖、硝染鞣制等為一體的產業集群。以李佳皮草進出口有限公司為代表,全縣注冊毛皮企業和個體加工戶1100多家,年可加工各類毛皮材料1000多噸,占全國毛皮碎料加工總量80%,讓毛皮產業成為該縣一張亮眼的勞務品牌。
陽原縣毛皮文化歷史悠久,是我省七大毛皮產業集群之一。近年來,該縣以進一步做大做強毛皮產業為目標,認真審視毛皮產業發展歷史和現狀,提出以毛皮文化為引領,專業市場為龍頭,碎料加工為特色,產業園區為支撐,全力打造集特種養殖、原皮交易、硝染鞣制、碎皮加工、成衣制作、產品銷售、技術研發、文化旅游為一體,上聯國際市場、根植千家萬戶、既富縣又富民的產業集群的發展思路,并對傳統毛皮產業實施了促進產業升級、延伸產業鏈條的一系列措施。
搶占發展先機??偼顿Y6.5億元建成區域產業龍頭“國際裘皮城”。作為京西北單體建筑規模大、功能設施完善的毛皮專業市場,自開業運營以來,裘皮城年均銷售額達19億元。商戶入駐率達100%,吸納就業5000余人,年均客流量70余萬人,實現了營銷兩旺。另投資636萬元建成裘皮技術培訓中心,累計培訓加工、銷售人員5200多人,實現了良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打造產業基地。建成以服裝加工為中心,硝染和碎皮縫制為“兩翼”的獨具特色的毛皮加工基地。引入陽原縣新元素鞣制公司進駐硝染基地,建成永盛毛皮硝染基地,吸引意大利MI B公司入駐基地,推進張家口中意皮草有限公司投產運營。毛皮廢水處理實現循環利用,通過中國皮革協會組織的環保核查,為入駐陽原的服裝加工企業奠定了基礎。國家皮革質量監督檢驗中心落戶陽原,對進一步推動提高陽原毛皮服裝及其制品的質量,爭創名優產品和知名品牌,提高陽原在國內外毛皮行業的話語權起到了積極作用。
完善產業鏈條。形成特種養殖、倉儲物流、旅游服務、檢驗檢測、培訓研發為一體的完整產業鏈條,基本實現以碎皮加工為主的初級形態向集“動物養殖、原皮交易、硝染鞣制、碎皮加工、成衣制作、產品銷售、培訓研發、文化旅游”為一體的全產業鏈發展轉型。新創的“穿網編制”加工工藝,編織成各式服裝服飾,披肩、圍巾、大毯等400多個裘皮服裝系列產品銷往俄羅斯、美國、英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營銷額達10億多元。進一步奠定了以上述產業為主導的毛皮勞務人才發展,提高了“陽原皮毛匠”勞務品牌知名度。
截至目前,該縣已擁有西城鎮、東城鎮、要家莊鄉、揣骨疃鎮、東井集鎮、浮圖講鄉等6個毛皮業重點鄉鎮,30多個毛皮加工專業村,形成了極具規模的產業集群。全縣常年從事毛皮加工達5萬多人,熟練掌握生產技能工人超過2萬,全面具備了為國內外商戶高質量加工各類檔次裘皮服裝服飾的能力。2012年至今,陽原縣先后獲得“中國毛皮碎料加工基地”特色區域、全省第二批“毛皮制品外貿轉型示范基地”、3A級經貿旅游景區稱號等榮譽稱號。2019年12月,“碎皮加工技藝”入選河北省第七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項目。(記者 胡程利 通訊員 任麗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