種子是農業的“芯片”,是確保國家糧食安全和農業高質量發展的“源頭”。一粒種子,關系著中國人的飯碗安全。
初夏時節,萬物競茂。在張家口市宣化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河北巡天種業科研基地內部裝修、設備安裝正在緊張進行,這個以種子研發為科研方向、以谷子種業為主導產業的項目,正在加速建設集科研、開發、制種、推廣、文旅、管理于一體的谷子種業總部基地。
河北巡天種業科研基地項目是宣化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核心項目,主要建設內容為三大基地四個項目,計劃投資27072萬元,已完成投資20319萬元。目前科創中心大樓主體和尚谷園主體已完成,正處于安裝和裝修階段;種子加工車間主體已完成,正處于設備安裝和辦公區域裝修階段。全部工程計劃今年7月底建成。項目建成投產后,可實現年加工玉米種子6000噸、谷子種子2000噸,占據全國16個省份谷子和玉米市場,全面提升糧食種業供給能力,有效提振民族種業發展,助力打造種業“中國芯”。
該項目積極構建完善“科技研發+現代種業+飼用谷子+畜牧養殖+食品加工+康養文旅”閉合式發展、多鏈條發力的特色農牧全產業鏈。年谷種加工能力1250萬公斤,倉儲能力3000萬公斤,全國谷種市場占有率達57%,宣化區已成為全國最大優質谷子育繁推基地,在北方干旱半干旱地區探索出一條“谷牧循環經濟發展”新模式。
堅持科技創新引領產業發展,按照“強強聯合、優勢互補”的原則,以趙治海研究員科研團隊為核心,以巡天農業控股公司—隆平高科為支撐,以全面發展產業園科技創新中心為基礎,持續孵化壯大產業園科技創新型企業,形成政府扶持引導、科研單位技術支撐、企業自主研發的科技創新機制,谷物育種技術不斷創新、科研成果不斷涌現,累計開展省級以上種業研究課題20項,其中7項科研成果達到國際領先水平,4個張雜谷品種達到國家一級優質米標準,創造了畝產818.2公斤的世界谷子高產紀錄。
(河山新聞記者 楊曉樸 通訊員 李明杰)
編輯:劉穎莉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