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芳菲,春光正好,在張家口宣化區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熱火朝天的建設場景,拔地而起的重點項目,繪就了一幅幅如火如荼的“生動畫卷”,奏響了高質量發展的“春天序曲”。
集群集聚
加快推進谷子種業快速發展
近年來,宣化區積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要下決心把民族種業搞上去,抓緊培育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優良品種,從源頭上保障國家糧食安全”的重要指示精神,搶抓國家實施種業振興重大戰略機遇,充分發揮谷子種業發源地和集聚區核心優勢,統籌整合全區資源要素支持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發展,歷經三年辛勤耕耘,產業園于2023年2月8日由農業農村部、財政部予以認定,實現了張家口市“國字號”農業園區零的突破。
產業園圍繞“一年拉框架、兩年打基礎、三年見成效”的發展目標,全面構建谷子種業全產業鏈發展模式。優質谷子種業全國領先,全國谷種市場占有率達57%,創建以來在全國16個省份推廣“張雜谷”1000多萬畝,為國家增產糧食10億公斤,節水超20億立方,宣化區已成為全國最大優質谷子育繁推基地。制種加工能力行業領先。建設大中型種子加工基地3個,年加工能力1250萬公斤,年倉儲能力3000萬公斤,處于國內領先地位。谷種、雜糧和蔬菜等農產品初加工轉化率達83%,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產值比3:1以上。飼用谷種創新國際領先。組織開展3600畝飼用谷子品種種植示范,張青谷1、2、3號試驗示范效果顯著。“張雜谷飼用新品種創制與轉化應用”項目2022年被農業農村部評定為國際先進水平科學技術成果。
科技驅動
全面強化谷子種業技術攻關
產業園著力推進谷子種業產學研一體化發展,三年來科研經費投入近3000萬元,同比增長25.9%,農業科技貢獻率達67.4%。產學研合作緊密。以趙治海研究員為代表的科研團隊為核心,搭建國家級科研平臺8個、省級科研平臺8個,建設種業公共服務平臺8個,開展谷種研究課題20項,7項達到國際領先水平。品種創制成果豐碩。培育“張雜谷”系列品種21個,4個品種達到國家一級優質米標準,谷子良種覆蓋率達100%,創造出畝產818.2公斤的世界谷子高產紀錄。技術裝備水平大幅提升。組建農業智能化管理及產業互聯網運營平臺2家,分子育種研發平臺設施裝備水平國際一流。新增高標準農田6.7萬畝,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91.6%。
產業延伸
加速推動一二三產深度融合
產業園堅持以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大力實施“農業+”“旅游+”“互聯網+”等農旅融合項目,推動農業全產業鏈形成,有效促進一二三產融合發展。冷鏈物流初具規模。依托京張奧物流園、中歐班列等國際物流樞紐,建設農產品交易中心,冷鏈流通率達70%,有效打通農產品倉儲冷鏈物流“最后一公里”。農村電商活力增強。加快推進“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扶持“惠村淘”等16家電商企業發展,實現農產品線上銷售1.13億元。鄉村旅游亮點紛呈。建設各類休閑農業經營網點9家,支持入園農民參與經營鄉村旅游產業,多渠道提升休閑農業精品品牌。(河山新聞記者 楊曉樸 通訊員 閆宗春 李明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