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保縣立足地方實際,積極探索推動醫療衛生資源均衡發展的新模式。為達到以“縣醫院為主要領導,鄉鎮衛生院為中間樞紐,村社衛生室為底層基礎的縣與鄉、鄉與村之間一體化的聯系和管理”之目標,在縣域范圍內,將300多個基層醫院何基層衛生機構進行區域衛生資源有機整合,明確定位、錯位發展,充分調動各級醫務人員的積極性,將全縣醫療服務水平提升到一個新高度,打通群眾就醫的“最后一公里”,初步實現了群眾看病“小病不出鄉、大病不出縣”,讓越來越多的人在家門口就能看上病、看好病,從而減輕看病負擔。
謀劃頂層設計,構建行政管理集中化。在縣域內,以康保縣人民醫院為牽頭單位,將縣中醫院、縣疾控中心、縣婦幼保健計劃生育服務中心、15所鄉鎮衛生院和283所村衛生室進行整合,成立康保縣總醫院。形成一種覆蓋縣鄉村三級新的組團服務模式。總醫院成立后,設立“一辦”“兩部”14個管理中心,即黨政辦公室、行政管理部和業務管理部,將行政職能重新整合。采取中心管理的模式,優化各項行政及業務管理。
通過新的集中化管理,各個院區之間由過去的各自為政、碎片化競爭關系的“一盤沙”有效轉變為一體化、協同化的“一盤棋”。
打造智慧醫療,推行業務運行信息化。康保縣實施建設“健康康保”智慧醫療公共衛生服務平臺系統,對全縣醫療信息平臺進行聯網共享升級,為縣域內各醫療衛生系統數據交互提供安全可靠靈活的連接方式,建立醫共體內的全民健康信息、120 院前急救調度、雙向轉診、慢病健康管理、互聯網+醫院、移動護理、電子病歷系統、OA辦公系統、人事管理系統、固定資產管理系統等16套子系統。其中,120急救平臺使農村地區院前急救服務半徑達到10—20公里,急救電話24小時開通,人員24小時輪班,10秒內接聽急救電話,根據患者所在地合理安排車輛,3分鐘內完成出車,15分鐘之內到達現場,救護車內與院內醫生實時連線,牢牢抓住急救黃金期。
雙向轉診平臺將鄉鎮衛生院不能處理的病例,及時轉到總醫院接受治療,病情進入穩定期后將病人轉回原院區進行康復治療,必要時接受再次轉診,大大降低了老百姓的看病費用,深度整合了縣域醫療和公共衛生資源,整體提高了縣域醫療衛生資源配置和使用效能。
推行“一體化”管理,實現技術水平同質化。康保縣落實縣域醫學檢驗結果互認,使患者免于奔波之苦,為患者減輕了經濟負擔和時間成本,也減少了醫院的重復性檢查,進一步優化了醫療資源配置。
康保縣總醫院牽頭單位充分落實主體責任,利用好下沉醫務人員資源,對下沉基層醫務人員嚴管厚愛,調動下沉工作熱情和積極性,將下沉基層經歷作為晉升職稱、評優評先的重要依據。康保縣總醫院牽頭單位每年選派醫療技術骨干到鄉鎮衛生院院區開展技術指導和業務培訓,同時接收鄉鎮衛生院院區醫生到總醫院進修學習,實現醫療機構間的人才、技術縱向流動,通過鄉村“一體化”管理,逐步構建基層首診、雙向轉診、急慢分治、上下聯動的分級診療模式,逐步實現縣域內醫療資源及信息共享,讓鄉鎮衛生院院區的功能診斷及治療水平與縣級醫院實現同質化,使基層群眾享受更優質的醫療服務。(河山新聞記者 王英亭 通訊員 李港)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