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懷安縣按照“三個轉向”要求,深入發展當地鄉村振興“五大產業”、以“八項工作機制”為抓手推進區域性結對幫扶,切實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扎實推進鄉村振興。
“三個轉向”鞏固拓展成果
做好“三農”工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關鍵是要把工作對象轉向所有農民,工作任務轉向推進鄉村“五大振興”,工作舉措轉向促進發展。
近年來,懷安縣多措并舉持續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2022年以來,該縣積極開展基層科技服務能力和綜合素質雙提升行動,通過遴選特聘農技員,對全縣30名農技人員進行知識更新培訓,分層分類培訓高素質農民近500人。對260名脫貧勞動力開展穩崗就業技能培訓,通過培訓起到了較為明顯的示范帶動作用。省級農業龍頭企業懷安縣宏都食品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從生豬養殖——屠宰分割——熟食加工——方便食品的量產銷售,推動全產業鏈融合發展,帶動農戶1500多戶3500多人,戶均增收600多元。
打造33個鄉村振興黨建示范村,助力實現五大振興。東房子村積極發展日光溫室大棚100多座,成立了“東貴西富”合作社,注冊“東房子”商標,園區實現年收入1100萬元,推進產業振興;西灣堡村與北莊堡村積極打造窯洞民俗文化品牌,做優碹窯民宿旅游,通過開展“碹窯民宿文旅節”等活動,促進文化振興;郭家房村吸引人才打造新能源發展生態振興市級中心村,以人才振興帶動村級產業轉型升級,助農增收;二堡子積極打造宜居宜業生態省級示范村,以生態振興促鄉村振興;第三屯村以黨建為引領,村“兩委”干部積極帶頭做好便民服務,創建有場所、有人員、有制度、有網絡、有設備、能辦事的“五有一能”便民服務站,推進組織振興……懷安縣立足各村鎮發展實際,在高質量發展中全面推進鄉村振興。
懷安縣以“優化營商環境攻堅年”“招商引資突破年”“解放思想提升年”三項行動為抓手,通過實施縣級現代農業園區、蔬菜園區等一大批規模大、鏈條長、帶富能力強、抗風險能力強、科技含量高的產業項目,扎實推進全縣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發展。全縣糧食播種面積38.5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2.4萬畝,形成優質雜糧、生豬、蔬菜、馬鈴薯、高端乳品等5個特色優勢產業體系。發展“全程機械化+綜合農事”等農機服務新模式,農業機械總動力9萬千瓦,有拖拉機、播種機、聯合收割機等1500多臺,主要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5%以上。通過持續推進項目建設,促進產業發展等多項舉措,夯實鄉村發展和群眾增收的基礎。
五大產業助力鄉村振興
懷安縣準確把握資源環境條件和區域發展定位,按照“規?;?、集約化、融合化”發展思路,以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構建綠色產業體系、提升產業發展質量為目標,著力打造雜糧、馬鈴薯、蔬菜、生豬、中藥材5大產業集群,助力鄉村振興。
精品雜糧產業。在全縣打造優質谷子示范園區、鮮食玉米示范園區。目前,全縣雜糧雜豆種植面積發展到8.5萬畝,其中鮮食玉米5萬畝左右,優質谷子3萬畝左右。
特色馬鈴薯產業。全力推進懷安縣馬鈴薯全產業鏈集群發展。目前,全縣馬鈴薯種植面積穩定在3萬畝左右,總產量達到3萬噸。
綠色蔬菜產業。按照“擴大規模、提升品質、綠色認證、生態循環”的思路,著力打造“蔬菜良種——標準化種植——產品初加工——市場物流——品牌營銷”的蔬菜產業鏈,發展錯季、綠色有機蔬菜。目前,全縣蔬菜種植面積3.45萬畝,設施蔬菜面積1.51萬畝。
優質生豬產業。突出龍頭帶動,扶持養殖專業合作社,推廣“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經營模式。截至目前,全縣生豬飼養量23.33萬口,生豬出欄量15.34萬口,現有標準化養殖示范場10家、大型生豬屠宰企業2家、熏肉制品作坊200多家。
道地中藥材產業。圍繞酸棗、杏仁,以及有種植基礎的甘草、菊花、黃芩等道地中藥材進行產業基地建設。目前,全縣中藥材種植面積達5000多畝。
八項機制確保幫扶實效
懷安縣通過采取“八項工作機制”舉措強化幫扶工作,進一步加強縣區交流合作,著力提升區域性結對幫扶工作水平上臺階。
縣區互結。建立與橋東區、塞北管理區的領導互訪交流對接機制,開展領導相互調研對接等工作,統籌推進結對幫扶重點工作和重要事項。完善對接機制,簽訂框架協議,協商確定合作幫扶領域和年度推進事項。
產業互鏈。加強與全市各縣區的產業發展規劃工作對接,圍繞種植、養殖、農產品深加工及其他產業開展對接合作。搭建合作交流平臺,鼓勵、引導兩地各類經營主體交流與合作,促進“產業融合”發展。
園區互通。結合各自園區實際,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探索聯合招引優秀企業團隊,推進園區市場化建設,吸引優勢產業向園區集聚,促進當地經濟社會全面發展,推進鄉村振興。
人才互動。經常性開展黨員干部、教育人才、醫療人才、技術人才、企業經營管理人才等各類人才的雙向交流,促進觀念互通、思路互動、能力互學、作風互鑒,為鄉村振興提供人才保障。
商品互銷。發揮懷安縣農產品生產優勢,鼓勵經營主體合作共建農產品生產基地,圍繞蔬菜、雜糧、熏肉、豆制品等特色產品,鼓勵經營主體開展深加工合作。
文旅互融。強化文化旅游合作與互動交流,聯合開展各種形式的文旅推廣和惠民活動,促進景點互動、優惠互享、客源互送,促進文化旅游產業發展。
商會互動。建立全市各縣區間商會友好協作工作機制,加強商協會互動,聯合開展企業家學習交流培訓,引導企業積極參與懷安縣招商推介活動。以聯合辦展、聯合參展、聯合推介等方式,推進縣區企業融合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民生互享。通過建立“名醫工作室”,開展跨縣區醫療志愿活動、舉辦聯合招聘會等多種方式,加強與各縣區間在民生方面的互聯互通,切實增進民生福祉。
?。ㄓ浾?郝大釗 通訊員 張寶 高景山)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