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43歲的趙東升是張家口懷安縣第三堡鄉何家窯村農民,初中畢業后,他就進入一家汽修廠開始了打工生活。因為趙東升善于學習,頭腦靈活,他在汽修廠里很快成為技術骨干。后來,他在縣城柴溝堡自己創辦了澤潤瑞鑫汽修廠。每年春節回到家的趙東升感慨很深,家鄉的面貌讓他十分牽掛。
“每次回到家我都想著如何利用家鄉的優勢發展新型生態農業,改變傳統的養殖種植方式。”趙東升說。
2018年,趙東升決定回鄉種地,搞養殖種植,在家鄉的土地上干出個名堂來。可是他的決定遭到了家人的極力反對。“父母種地半輩子雖不貧窮,但想富裕不容易,他們感覺我在外一個月能掙一萬多比種地強多了。”趙東升說。盡管趙東升的決定沒有得到家人的支持,但是性格倔強的他毅然拎著行李回到了家鄉,開始了創業之路。
盡管趙東升是地地道道的農村人,但對于養殖、種植他并不精通。困難并沒有動搖他創業的念頭。不懂得養殖種植技術,他就買來相關的書籍自學,還專門跑到康保縣、山西陽高等地虛心請教種養業能人。沒有資金,他東奔西跑到處借錢。看他如此執著,趙東升的兩位堂哥開始支持弟弟搞養殖和種植。
購買種羊、培育幼崽、建舍、備料,趙東升把全部的精力都投在了事業上。“看著幼崽一天天長大,我心里別提有多高興了。”試養的一群羊收益很好,更加堅定了趙東升的信心。今年年初,他投資30多萬元,增加養殖品種,擴大養殖規模,養殖牛羊達到100多只。他的家庭農場還承包耕地100余畝,種植優質綠色谷黍豆類等雜糧。
初見成效的趙東升并沒有滿足,他深知搞養殖種植業也要講究品位和檔次,也要有自己的品牌,這樣才能長遠。為了更好地發展自己的養殖種植事業,讓更多的人了解自己的產品,趙東升專門申請注冊了家庭農場。“既然做家庭農場就要做得有模有樣,就要改變養殖種植方式和經營方式。”趙東升說,盡管前方困難重重,但他勇于創業的初心不改。
“千淘萬漉雖辛苦,吹盡狂沙始到金”,他的鄉村特色養殖種植業如火如荼地展開了,產品走出了家鄉,進入了城市,也獲得了收入。2021年12月13日,趙東升注冊了懷安縣譽興家庭農場。在趙東升的帶動下,部分村民及周邊村莊的農民也搞起了特色養殖、種植等。趙東升免費為他們提供技術服務,幫助他們銷售優質綠色農特產品等。
下一步,趙東升計劃適度擴大養殖、種植規模或在發展中調整種養業類型,與村民、專業合作社、農業龍頭企業等優勢互補,互利合作,穩步發展,突出發展生態農業,打造優質、綠色農產品,做好農產品精深加工,注冊自己的農產品品牌,讓農產品能夠升值,采取線上線下營銷模式,尤其利用電商平臺和網絡直播銷售農產品,帶動村民及周邊農民共同致富。(記者 郝大釗 通訊員 張寶)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