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國農業科技現代化先行縣共建工作開展以來,赤城縣與對口技術單位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致力培強農業高附加值、全產業鏈、深融合度、強品牌力,以科技先行帶動現代化農業實現高質量發展。3年時間來,累計建成智慧農業基地45個,全縣農業產值和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增長19.8%和24.9%,農業科技現代化為赤城縣撐起了發展“腰桿子”,更鼓起了農民“錢袋子”。
赤城縣將先行縣建設納入全縣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局,與農業農村部科技發展中心對接31次,并與其組建專班,編制《特色農牧業十四五發展規劃》等,出臺進京蔬菜補貼等7項扶持政策,為現代化農業發展營造良好政策環境,推動合作共建駛入“快車道”。聚焦創新驅動,全縣引進各類新型經營主體1141家,盛豐農業蔬菜出口量連續三年全市第一;引進宏都屠宰和熟食加工、金源鴻凈菜、歐李加工等項目,填補了縣域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空白。搭建物聯網管理平臺,采用AIGIS大數據技術,實現28個種植園區智能化管理,技術服務通過實時影像直達田間地頭;與北京市科委、海淀區合作建設京赤科技示范園,展示蔬菜新品種8大類232個、新型實用技術21項;開發“赤城云農場”小程序,全縣27類、14.9萬畝蔬菜上線,有效解決了蔬菜銷售難題。與7家國家部委機關、科研院校通過“1+7”模式攜手共建鄉村振興科研示范創新驛站,領銜設立土壤檢測、秸稈利用技術研發轉化一體化基地;引進中科院生態環境研究中心設立博士站,生態農業技術應用研究初見成效;集成《設施架豆栽培技術規程》等6項本土化技術,全縣優良品種、種植技術等主推技術到位率超95%。
在科技示范引領下,全縣累計實施農業產業項目211個,蔬菜種植面積14.9萬畝、雜糧雜豆面積5萬畝,設施農業3萬畝,逐步由春秋棚向冬暖棚、日光溫室迭代升級,實現“四季產菜”歷史性突破;建成100畝以上設施農業示范園區28個,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家、市級現代農業示范農場7家;弘基牧業、大紅門科技兩家生豬養殖企業獲批省級標準化示范養殖場。縣域特色品牌也持續叫響,“赤城架豆”發展至3萬畝,“赤城赤芍”“馬營西瓜”獲國家級地標認證,“綠雕”“斌賦”獲歐盟認證;全縣“三品一標”認證產品達到58個,有力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場競爭力。(記者 左文婷 通訊員 張麗娟)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