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視網消息:圍繞著“綠色冬奧”的總體目標,實現奧運期間的綠色交通是其中的重要環節,而在嚴寒環境當中使用新能源汽車,需要攻克諸多技術難題。針對第24屆北京-張家口冬奧賽場的低溫嚴寒環境,北京理工大學科研團隊研發的新能源汽車與低溫電池技術,將會讓電動汽車不再“怕冷”。
最近,200多輛新能源客車投入到北京延慶賽區和張家口崇禮賽區。這批新能源客車能耗較現有同類車型降低20%,可在零下40℃至60℃超寬環境溫度下正常運行。
曾經,在冬季低于零下20度的極寒環境下,使用鋰電池的常規純電動車輛面臨動力電池無法充放電、整車無法低溫冷啟動、冬季采暖能耗高等世界性技術難題。為實現北京2022年冬奧會期間相關區域新能源汽車全覆蓋,2016年起,北京理工大學科研團隊就承擔起“綠色冬奧”新能源汽車重點專項的攻關任務。
只有電池凍透了,試驗數據才有說服力。為此,科研團隊歷時4年先后多次在冬季嚴寒環境下,到內蒙古牙克石冰湖、海拉爾等地進行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的極寒測試。試驗數據顯示,安裝了全氣候新技術系統的車輛,可實現6分鐘快速自加熱啟動,溫升速度超過5℃/每分鐘,低溫啟動環節電池加熱能耗不高于5%。
據北京理工大學科研團隊介紹,新能源汽車最核心的部分是電機、電池、電控組成的三電系統,電機就像是車輛發揮力量的肌肉。往返于冬奧賽場之間,既要滿足山區爬坡,又要在高速路上高速行駛,常規的電機不能滿足用車要求,為此科研團隊特意開發研制了新型雙電機驅動系統。
如今,這些“不怕冷”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新能源汽車,不僅將服務于“綠色冬奧”,而且還將有效解決東北、西北等高寒地帶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等問題。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