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佛羅里達大學研究人員12日說,他們在從月球取回的土壤中培育出植物。這是人類首次在地球上用來自其他星球的土壤種出植物。
路透社援引主要研究人員、植物學家安娜-莉薩·保羅的話說,看到月壤中長出綠芽,令人激動得“無法呼吸”。
研究人員在12個頂針大小的培養皿中各放入1克月壤,用營養液浸濕,又在每克月壤中放入三四顆擬南芥種子。這些月壤由美國阿波羅11號、12號和17號飛船在1969年至1972年期間從月球帶回。擬南芥常用于太空實驗,因為這種植物生長周期短、基因情況為科學家所了解。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當天報道,研究人員15年前就申請用月壤做栽培植物實驗,18個月前才獲批準。
他們把培養皿放在室溫約23攝氏度的實驗室里,并用發出粉色光的LED燈照射培養皿。
種子不到3天就發芽,生長約一星期后,研究人員在每個培養皿中只保留一棵植株,去掉其余植株。在植株長到20天時,研究人員摘取葉子做基因分析。
作為對比,研究人員還用地球火山灰培育擬南芥,火山灰礦物質構成與顆粒大小類似月壤。研究人員觀察到,無論是種在月壤還是火山灰中的種子都發了芽,生長初期外表沒有差別。
然而,種在月壤中的擬南芥后來長得較慢、個頭較小,根系發育不佳,更容易出現與壓力相關的特征,如葉子較小、呈不健康的深紅黑色。其基因活性也顯示出遭到外界壓力的特征,類似植物對鹽、金屬和氧化作用做出的反應。
保羅說:“即使植物能在月壤中生長,它們也需要艱難地新陳代謝才能生長。”
盡管擬南芥在月壤中發育不佳,但研究人員認為它們能長出來已經很了不起。
另外一名主要研究人員羅布·費爾說,在月壤中種出植物意味有可能到月球上種植物,利用它們“種出食物、清潔空氣、循環用水”,正如植物在地球上發揮的作用一樣。
研究人員希望進一步研究植物與月壤的相互作用,以便最有效地利用月壤,為探索月球提供支持。
相關研究報告發表在最新一期英國《生物學通訊》雜志。(圖:攝于1969年7月20日的資料照片顯示美國宇航員阿姆斯特朗在月球表面留下右腳腳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