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亮老師和他的新書。
“‘新征程是充滿光榮和夢想的遠征。’這是剛剛閉幕的黨的二十大對所有中國人提出的新要求。做為一個文學愛好者,更要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堅持文化自信,把自己的筆耕于‘實現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事業’的土壤中,宣傳新精神,記錄新風貌、謳歌新時代,創作出更好的作品。”涿鹿的齊亮老師是一位將筆墨揮灑在記錄家鄉、謳歌時代等領域的本地作者,學習了黨的二十大報告后,他深有感觸。
1
鄉村振興有你也有我
(歌詞)
一條條山路記得
記得你曾經的跋涉
一排排白楊記得
記得你曾經的苦樂
如今我背起行囊
來把你的滄桑撫摸
坐上農家炕頭
把留守的孤寂捂熱
鄉村振興,有你也有我
守住我們的鄉愁
留住我們的根
用我們的雙手
筑起新農村的魂魄
一道道溝梁懂得
懂得你現在的困惑
一汪汪清泉懂得
懂得你苦苦的求索
如今我扛起新的擔當
來把美麗畫卷描摹
走進田間地頭
把希望的種子撒播
鄉村振興,有你也有我
守住我們鄉愁
留住我們的根
用我們的真情
唱響新時代的贊歌
創作這首歌詞時,齊老師從各種渠道看到黨政機關干部戰斗在鄉村振興一線,與群眾共謀劃、同勞動,紓困解憂的故事,便有一種歌而詠之的想法:“談到創作靈感,我個人的感受是,靈感表象是一種思想的感動,瞬間的迸發,其實更多源自個人生活經歷,還有不斷學習和思考的時間積淀,所謂厚積薄發。一天晚上,看到涿鹿縣掛職振興村第一書記的年輕干部自拍抖音銷售農產品,我突然找到了切入點,很快就創作出了歌詞。”齊老師作詞的《我是一滴小小的露珠》等歌曲在很多視頻、音樂平臺上獲得了很高的關注度,十余首歌詞作品發表在了詞曲網。
齊亮老師的新書出版。
2
“從小懷揣著文學夢想的我,陰差陽錯地考入跟數字打交道的財政金融專業。所幸我從來沒有放棄閱讀,也從來沒有放棄對文學的追求。發表多篇新聞通訊與學術論文期間,我也嘗試著創作一些小詩。嚴格地說,讓我這個文學創作的散兵走上文學道路離不開劉存根老師,他是兩次冰心散文獎獲得者、中國散文學會理事。一次交流活動中,他以他的寫作實踐鼓勵我把業余時間用于文學寫作。寥寥數語,為我推開了文學寫作這扇精神之窗。”幾年下來,齊老師撰寫了幾十篇散文和三百多首詩歌,一些作品陸續被報刊發表。
齊老師的詩歌作品中有不少啜飲鄉愁的作品。“從我畢業參加工作踏上涿鹿這片沃土,已近四十年。我把最壯美的青春和最旺盛的人生經歷都融入了這里的山,這里的水。可以說涿鹿已經是我的故鄉。”齊老師先后在涿鹿的礬山丘陵區、南山深山區和縣城所在地桑干河河川區工作過,對這方熱土的一草一木,村村堡堡,風土人情都滿懷深情,于是便有了詩歌《黃帝城不老》《磚石砌就的虔誠》《桑干,春早》《秋天的心跳》《我愿做一只陶缸》、散文《大山深處的回聲》《假如壁畫會說話》等百余篇寫涿鹿的作品。
3
涿鹿,你是我美好的家園
(歌詞節選)
你是文明的起點,
照耀中華五千年。
……
啊,涿鹿,文化故園,
血脈賡續薪火相傳。
鹿野耕云,浸染畫卷,
古郡到處春意盎然。
你是我生命的搖籃,
千里桑干滋養心田。
葡萄飄香,稻菽無邊,
幸福美景寫在大河兩岸。
啊,涿鹿,美麗田園,
桃花映紅塞外江南。
黃羊雄風,鼓起風帆,
你是我的美好家園!
這首歌的歌詞同樣出自齊老師之手,又被制作成M V廣泛傳唱。“我又寫了《桑干河,我的母親河》和《葡萄熟了,心兒醉了》兩首歌詞,發表于詞曲網。我希望以‘涿鹿三部曲’回饋這方百姓。”齊老師回憶起歌詞創作的過程,歷歷在目。
齊亮老師在讀書。
4
“今年,我把自己的鄉梓情懷放大到市內各縣區,利用業余時間參加了張家口日報社組織的‘喜迎二十大,開啟新征程’張家口老窖杯有獎征文活動的啟動儀式和懷安文化藝術節,先后創作了詩歌《我是一盞空空的酒杯》《熏風入懷》《我想為你寫詩》和散文《醉在裕升慶》。應市采風學會邀請參加了‘相約庫倫淖爾·喜迎二十大’藍鯨杯全國書畫文學作品有獎征集活動啟動儀式,創作了詩歌《庫倫淖爾,我要羽化為藍鯨》《題庫倫淖爾文企盛會兩首》和歌詞《庫倫淖爾,我的碧海藍天》。這些采風活動的實踐和交流,不但開闊了我文學創作的視野,提升了創作水平,更重要的是讓作品更具時代性。
齊老師把自己的第一部詩集定名為《露珠集》。“珍惜一切擁有,堅持我手寫我心,寫出記錄生活的詩、寫出真情表達的詩、寫出心懷感恩的詩。把一滴滴愛的露珠連成串,默默擦拭黎明,用真情擁抱桑干河上的太陽。”齊老師感慨,有幸生活在這樣的新時代,有機會在文學天地自由徜徉且叱咤吞吐,他心存感恩。
最后,以齊老師禮贊黨的二十大,謳歌新時代的歌詞作品為本文作結。
我們一起出發
(歌詞)
每根琴弦,都把深情蘊含
讓聲聲駝鈴夢繞魂牽
每張照片,定格了時空
把張庫大道的精彩盤點
你唱山川綠,我歌草原藍
嘯一身豪氣劍膽
鼓起張垣前行的風帆
舞出塞外盛世歡顏
我們情相通,我們手相挽
我們一起出發
繪就新時代最美的畫卷
每支纖筆,都把愛戀飽蘸
讓縷縷鄉愁駐進溫暖
每張畫板,潑灑出熱烈
把大好河山的風流盡展
你書黃帝城,我寫泥河灣
挺起道義的鐵肩
捂熱心中每一塊陶片
把文明的薪火相傳
我們志不移,我們心不變
我們一起出發
擁抱新時代最美的春天
□本報記者 張蕾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