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剛剛過去的“十一”黃金周里,去電影院看一部電影成了很多人消遣放松的方式,其中由陳凱歌執導,唐國強、王硯輝、劉勁、辛柏青、張頌文、黃曉明、朱亞文等主演的抗美援朝電影《志愿軍:雄兵出擊》自9月28日上映以來,獲得諸多觀眾關注。據燈塔專業版數據顯示,該影片票房已達7.5億。作為國慶檔上映的一部歷史戰爭大片,不少觀眾在觀看影片之后,都心潮澎湃,深知今天的幸福生活來之不易。
除了精彩的劇情扣人心弦外,這部劇充滿了豐富的“張家口元素”。該劇由市政府、市委宣傳部、市影視產業發展促進中心,及懷來縣、宣化區等8家(代表)單位協助支持拍攝,懷來天漠影視基地為主要取景地,塞上文化科技視效制作公司參與后期制作。日前,記者采訪了天漠影視基地相關負責人,一起來了解該影片在我市取景拍攝的故事吧。
為紀念抗美援朝戰爭勝利70周年,導演陳凱歌將打造《志愿軍》三部曲,以抗美援朝戰爭中的英雄群像為主線,講述自1950年10月至1953年7月三年間的恢宏歷史,這也是影史上首次如此全景式呈現這場“立國之戰”。
作為《志愿軍》三部曲中的第一部,《志愿軍:雄兵出擊》主要圍繞從決策出兵到中國人民志愿軍入朝打響第一、第二次戰役展開故事講述。其中,第一次戰役中志愿軍首次殲滅韓軍的兩水洞戰斗、第二次戰役中14小時奔襲72.5公里的三所里戰斗、第二次戰役中以百人之力阻敵十幾個小時的松骨峰阻擊戰,都是抗美援朝戰爭中赫赫有名的關鍵戰斗,也是影片重點呈現的戰斗場景。
為了還原這段可歌可泣的恢宏史詩,劇組在方方面面都要求真。該片的外景實拍難度巨大,在導演陳凱歌的極致要求之下,拍攝場地的土質、地勢均要符合史實及戰爭邏輯,工程規模與難度均是前所未有。
該影片于2020年8月正式籌備,2022年7月正式開拍,拍攝期399天,橫跨各個季節。其中,劇組于2022年8月份入駐懷來天漠影視基地,并得到市委宣傳部、懷來縣委宣傳部及鄉鎮政府等各級部門的全力支持。為達到最真實的戰場狀態,更好地還原劇中的情節,劇組歷經兩個多月布景,搭建了奔襲三所里、山卡子行軍路、美軍軍部、松骨峰、地下指揮部、美軍戰俘營、志愿軍戰壕、志愿軍指揮部、朝鮮村等重要場景,影片中絕大部分戲份在這里取景拍攝,其中就有重頭戲奔襲三所里和松骨峰阻擊戰。拍攝內容涉及山地、景區、道路等,充分展示了天漠影視基地影視資源的獨特魅力。
天漠影視基地位于懷來縣小南辛堡鎮,南倚巍峨挺拔的棋盤山,北倚風景秀麗的官廳水庫,東西是廣闊的南馬場,周圍是茂密的果園、良田和林地。這里交通便捷,京藏高速、康祁公路,京包鐵路東西貫通,距北京僅80公里。
在這方圓僅50平方公里范圍內,高山峽谷、長城、烽火臺、沙漠、戈壁、草原、林地、湖濱濕地、果園、農田、湖水河流、山村、窯洞、文物古跡等自然及人文優勢,造就了這片“天然攝影棚”。在《三國演義》《西游記》《水滸傳》《還珠格格》《京華煙云》《天下糧倉》《木乃伊》《新龍門客棧》《龍門飛甲》《建國大業》《錢學森》《太行山上》《亮劍》《大清風云》《鐵梨花》《神話》《長津湖》《上甘嶺》等一部部耳熟能詳的影視作品中,不少場景都取自天漠。憑借眾多優秀影視作品,這里早已成為著名的影視外景拍攝地。近20年,在此拍攝的電影、電視劇、MTV、廣告、藝術片多達200多部。今年就有10多個劇組在這里拍攝。
劇組在天漠影視基地取景拍攝期近10個月,基地為劇組提供了全方位的服務保障,切實做好拍攝場景協調、搭建外景、人工、車工、協調提供住宿等相關工作,同時為劇組提供了百余名群眾演員,確保劇組拍攝順利進行。據悉,最多的時候基地要為上千人提供服務保障。現在,基地里仍保留著半山民宅和作戰區三所里等劇中布景,供游客游覽。
作為冬奧之城,我市依托歷史文化、自然地貌、交通區位、基礎配套、優惠政策等得天獨厚的優勢,為影視業的發展提供了良好資源。
近年來,我市影視氛圍越來越濃厚,從再現張家口歷史故事的《塞上風云記》,80%取景于張家口清河影視基地的《大決戰》登錄央視,到張家口籍導演郝毅博執導的電影《武術先生》、張家口影視公司聯合出品的電影《此心安處是故鄉》上映,到講述本土故事的電影《谷魂》、微電影《宣化戰國紅》等多部影視作品頻頻獲得大獎,再到《青年鄧穎超》《亮劍》《向南梁》等越來越多的劇組紛至沓來,我市影視產業正在闊步前進,成為體育文化旅游產業的有力抓手,并借助“京津冀一體化”戰略和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建設等契機,已成為北方影視產業的新生力量。特別是《長津湖》《大決戰》《我和我的父輩》《志愿軍》《上甘嶺》等一批鴻篇巨制在我市取景制作,更提升了我市影視名片的知名度和美譽度。
記者 李曉利 通訊員 郭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