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小扇引微涼,悠悠夏日長”,來到武家莊磚藝小鎮的人們, 喜歡沿著鄉村小路看紅磚藝術風情。 漫步十里長街, 就如同沉浸在小鎮的文化長河里。
古老的村莊, 紅磚壘起的房子, 紅磚打造的鏤空影壁, 瓦片拼接的祥云墻,水缸做的街燈,不同的造型,高低錯落。 無處不在的磚砌藝術品鑲嵌在家家戶戶的院落各角,戶戶不同景,不時映入眼簾的有“花驢宴”特色美食屋、花園木屋酒吧、 薄荷園品茶屋乃至兩層結構的聯棟別墅等建筑物, 和紅色的墻體融為一體,和諧安逸。 紅色的瓦檐下, 幾個老人圍坐在一起, 閑適地曬著太陽,麻雀的綿綿啾鳴里, 陽光流布, 金油一般寧靜而安詳,金色的微粒漂浮閃爍。
這是一條向陽的鄉道,明明亮亮,連投下的影子也那么溫暖。 每當落日時分,夕輝燦爛,這里仿佛一條時光的河流, 夢幻一般悠遠。 夏天,巷子上頭蔚藍的天空籠罩一片水水的綠蔭, 陽光隔著綠蔭滲透下來, 村莊仿佛蒙上了一重柔涼的綠紗。
群山環抱、黃土覆面。有著“小黃土高坡”之稱的武家莊, 以磚而聞名。 曾經, 這里有大大小小幾十個磚廠, 村里幾乎每戶都有一人在磚廠上班, 村里人都說, 紅磚壘起了武家莊人的“飯碗”。 如今,燒磚成了武家莊人遠去的記憶和淡淡的鄉愁。 但是房屋設計者們仍利用豐富的紅磚資源優勢,就地取材,用紅磚對村西溝、 東鄉道民居外墻立面、中心街、院落進行藝術化修砌改造,植入景觀燈光處理, 凸顯出本地的紅磚文化要素。 如今至身于村莊中, 黃土地貌和紅磚特色的相映成趣, 再充分融合本地磚文化,冬奧文化和農耕文化,經過藝術化改造的房屋,形成了風格各異、 充滿律動的磚藝街巷。
在小鎮, 一座灰色的房屋吸引著記者的目光,這就是先進的 3D 打印技術, 那是經過一臺大型的3D 打印機,通過疊加噴繪而成, 而這水泥就好像是擠牙膏一樣,被3D打印機堆疊而出, 又有些像裱奶油花似的,一層又一層,很快就能砌出一面高墻,用來居住辦公都非常適合,這無疑是科技和文化的融合與嘗試。 在科技力量的塑造下, 小鎮的文化活力正在被激發出來。 建設花草文化藝術景觀, 建設房車露營地, 包括泡泡屋、水文化館、 溫泉度假村、新式窯洞、ATV賽道、光影藝術等, 開辟自駕車旅游線路, 這里將成為山水花園智慧城市的藝術名片。
藝術與文化已經漸漸走進武家莊磚藝小鎮,為小鎮的文化發展注入新內涵, 也昭示著村莊幸福而瑰麗的未來。 鄉村在變,有些記憶里的東西也許將成為回憶, 我試圖用這樣的一些文字記錄下虔誠的風貌, 讓它能夠留在我樸素的生活中。
(記者 白萱 攝影 馬佳琦)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