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家口新聞網訊 如果一座城市里的著名作家、書法家、畫家、戲劇家、攝影家……影響了人們的思想, 給了人們豐厚的文化基礎,催生了人們的進步,這便是永遠揮之不去的城市魅力。
生成培育文化藝術家的環境和土壤極其重要,錢宗飛就是張家口本土成長起來的著名畫家。
多年來研究的大寫意人物畫、動物畫,在全國、河北美術界很具影響力,錢宗飛的藝術成就確是河北美術界屈指可數的著名畫家之一。
天際一橫 180cm×180cm 2009年
“我為畫畫流的汗不比種田農民的少”
牧人歇息圖 136cm×34cm 2019年
草原有約 178cm×180cm 2009年
一座城市的影響力, 是由政治、經濟、文化的綜合因素構成的。通常人們會更多的關注政治、經濟的進步和發展,而文化藝術的厚薄決定著一個地方總體的文化底蘊和精神儲藏的內動力。 如果這座城市是厚土,那么錢宗飛就是在這片厚土上生長起來的高大挺拔的喬木。
“我為畫畫流的汗不比種田農民的少。”一位卓有成就的畫家,絕非是繪畫本身的拳腳功夫,他具有堅實的造型能力、綜合文化修養,頑強的治學精神和社會體驗。
錢宗飛出生于張家口陽原縣泥河灣山腳下一個“有問題”的農民家庭,少年時趕上了 “火紅年代”受到過學大寨的教育,學會了在泥里、水里、冰雪里求生存,早年經歷了“煉獄”的重生。青少年時,在樣板戲年代發現了繪畫的光亮,憑借著超人的頑強毅力狠下苦功,成為縣城里有為的年輕人。
1977年全國恢復高考,錢宗飛考入張北師范學校美術科學習繪畫。在工作期間又自費到中央美術學院、北京畫院深造。1998年加入原北京軍區《民兵史畫長卷》創作組,開闊了視野,為日后的創作鋪就了厚實的道路。
2000年婉拒了深圳市委宣傳部《畫說深圳》創作之邀,毅然留在張家口,開啟了他草原創作的艱苦探索。
“草原題材系列是我想畫的東西”
風和日麗 194cm×214cm 2014年
錢宗飛經過深思熟慮, 他把目光放在了內蒙古大草原,那里廣闊的天地,低垂的白云,珍珠般的馬牛羊群,粗獷雄渾且厚重的牧人生活敲擊著他的靈魂。
內蒙古大草原的題材逐漸成為錢宗飛最為癡迷的課題。多變的天地與流動的人和動物,轉換成為錢宗飛神奇的審美表述和追求。方、剛、粗、大,便是他們的性格特征,這也是他在畫面中選擇粗線的由來。蒙古族是色彩紛呈的民族,他們崇尚的色彩,不同于其他民族,不碎叨、不小氣、不俗套,具有華貴大美的審美品格。這又是錢宗飛畫面中的施用強烈彩色的來歷,絕非是空穴來風。
錢宗飛研究草原人物, 也研究馬、牛、駝、狗,他們是構成草原繪畫的不可或缺的審美元素。 錢宗飛渴望他們能通過自己的指尖,鮮活地騰躍在宣紙上,給觀者帶去美的信息。
蒙古草原的特殊情景告訴他,使大筆,用盡量粗的線勾畫自己骨子里的形象。他驚奇于筆墨中的干、濕、濃、淡變化對情緒的依賴,任性情的發揮,所有積蓄在一剎那中得以宣泄,在以我為主體的表達系統中組織節奏、秩序施以純粹的單色,往往會取到意外的效果。這使他的畫風迅速地向《天際一橫》走來。
“作品 《天際一橫》, 不是為2009年全國美展量身定做,也絕非逢迎捧場,它只是我草原題材系列中的一件作品而已。它是我想畫的東西,是我的真心傾訴。”錢宗飛坦言。
中央美院教授劉金貴看了錢宗飛的《天際一橫》,從上海打電話給他:“錢宗飛畫得太猛烈了,哪兒來的如此大的膽量,大大地推動了中國畫的發展。”中國傳媒大學教授、畫家李乃宙說:“錢宗飛弄懂了中國畫的本質規律,走上了一條快車道。因此,他的畫具有鮮明的藝術風格和當代性。
”
“畫起畫來我是個喜新厭舊的人”
盛會(局部)360cm×178cm 2011年
“我這個人簡單實在,也可與愚昧老實同義,可是畫起畫來卻是個‘喜新厭舊、見異思遷’的人,已有的果實還沒捂熱乎就想著另一塊未開墾的土地。”
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是由中國文化旅游部、中國文聯、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每五年一屆的全國大展。從第九屆到十三屆全國美展,錢宗飛作品連續五屆入選,其中第九屆中國畫作品 《民兵史畫長卷》局部獲得金獎,他是建國50年來,河北省第一位捧回金獎的人,作品被中國美術館收藏。十一屆獲提名獎,十三屆獲進京展覽,是河北省唯一一件送展的中國畫。《民兵史畫長卷》全卷110米X2.48米由國家博物館收藏。中國畫《七月流火》入選由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文聯、中國美協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后來錢宗飛豁然明白這僅僅是一個“造器”的開始,一件真正的好器從器型的設計到每一個部件的雕造都要大氣精工,任何一點瑕疵都會帶來整器的傷害。
草地梳妝圖 69cm×138cm 2018年
他陶醉在書法藝術的空間里。 書法的造型、線條、筆墨、虛實、黑白、空間、大小結構通過拋棄可見世界的描述而尋找純粹化的精神表現,中國畫又直接將書法演為畫法,書畫互為貫通,所謂“觸類旁通”,他的眼界從酣暢淋漓的書法作品投向更廣闊的天空。
“我不愿意追隨名家的腳印,任何一個小環節都要自己領悟,作畫時得意于信手寫來的快感和急中生智的多變與偶得,也陶醉于在上好宣紙上呼喚筆墨特有的味道,捕捉意料之中或意料之外的意象境界。”錢宗飛不滿足于繪畫中的生活再現,于是做起了筆頭功夫,在不同的碎紙片、 紙頭上,用鉛筆、鋼筆、圓珠筆開始默寫,后來用毛筆在冊頁上直接概括提煉筆墨,這是一個自我質問、自我否定、自我尋找的重要過程。在簡化人生中的諸多繁難, 弄清人生本質的同時,也許弄清了繪畫的本質。
莽原激流 136cm×68cm 2019年
“我不敢說找到了自己的藝術語言,只是這么畫很痛快。研究創作草原和蒙古族主題的大寫意繪畫,已成為我此生要做的一個重要課題。”中國畫的“當代”問題纏繞我很久,我自以為它不是簡單圖式,是對當下生存環境折射出的精神境界之樣式與古人的不同把握,我試圖在我的作品中不斷探索接近它……(記者 郝瑩玉)
錢宗飛藝術簡歷
錢宗飛,1953年出生于河北省陽原縣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中國畫學會理事
民革中央畫院副院長
河北省美術家協會第四、第五屆副主席
河北傳媒學院教授
張家口市美術家協會主席
第十一、十二屆全國人大代表
1989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中國畫系,在盧沉、賈又福、田黎明、胡明哲、趙寧安、李鐵生、李乃宙、崔曉東先生指導下,學習中國畫藝術;
1996年加盟北京老甲藝術館創作室,進行中國畫大寫意繪畫藝術探索;
1998年應邀加入原北京軍區《民兵史畫長卷》創作組,聶榮臻元帥為作品題名,作品創作歷時近兩年,與于長江、陳嶸、吳濤毅合作完成;
1999年在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舉行由原北京軍區政治部、總政治部、群工部等單位主辦的《民兵史畫長卷》(110m×2.48m)展覽; 同年12月《民兵史畫長卷》(局部)入選第九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獲金獎,中國美術館收藏;
2001年《民兵史畫長卷》(另一局部)入選中國文化部、中國美術家協會、 中國美術館、中國畫研究院主辦的《百年中國畫》展覽(1901-2000年間,含齊白石、徐悲鴻、張大千等550位中國畫家作品);
2002年北京畫院首屆中國畫高級創作班老甲工作室學習;
2004年中國畫作品《潮———2004》入選第十屆全國美術作品展覽;
2008年中國畫作品《七月流火》入選中國文聯、北京市人民政府、中國美術家協會主辦的第三屆中國·北京國際美術雙年展;
2009年中國畫作品《天際一橫》入選第十一屆全國美展,獲提名獎;
2014年作品《風和日麗》入選第十二屆全國美展;
2019年作品《草原有約》入選第十三屆全國美展,進京展出;
2019年應聘河北傳媒學院教授。
2022年合作中國畫《民兵史畫長卷》全卷,由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