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城市的精神呼吸
——寫在“張家口市圖書館”項目斬獲二〇二二年度倫敦金獎之際
張家口市圖書館外觀夜景
陽光傾瀉的大玻璃窗,后現代工業風格的墻面,直通天花板的闊大書架,豐富的館藏圖書,潔凈的書桌上水培的小小綠植,溫暖又明亮的燈光照在布藝沙發上?,F代化的張家口市圖書館,憑借讀者眼中的“高顏值”,它已成為張家口人的“靈魂棲息地”。
“張家口市圖書館”項目,日前從全球數以萬計的高水平設計作品中脫穎而出,斬獲2022年倫敦設計大獎——金獎??上驳氖?,該項目還榮獲了可持續發展設計獎·2022年度優勝獎(建筑設計類)殊榮。
“張家口市圖書館”項目由高級室內建筑師王大泉擔任設計主創,他主持設計了一系列標志性精品酒店、文化創意空間,代表作有板橋16號藝術倉庫、香山小南園等。
微縮地景:凝聚城市人文精神
“張家口依山傍水,北、西、東三面環山。中央峽谷地帶,張家口市圖書館、檔案館、博物館三館合一,三個大小錯落的建筑體塊合而不同,向南敞開。建筑表皮以可回收的孔洞板為材料,當代藝術化處理手法使整個建筑群成為區域性微縮地景?!备呒壥覂冉ㄖ熗醮笕劦健皬埣铱谑袌D書館”項目設計理念時說。
其中東側圖書館規模最大,總建筑面積2.2萬平方米。總藏書量約110萬冊,閱覽座位2000余個。圖書館內開架區域書庫與閱覽區緊密結合,實現了“藏、查、借、閱”的結合模式。
少非空白而是精簡;多非擁擠而是恰當。在“張家口市圖書館”項目中,經濟即美學。新,不代表顛覆;舊,更指優化成本精準設計,摒棄瑣碎繁復的裝飾,室內設計遵循系統設計原則,在建筑設計的邏輯上進行延展。
“建筑是人造的層疊藝術,解決受限,創造用途、情感和感覺的空間。整體建筑空間采用一體天花幕墻和中空設計,各層平臺和主樓梯定義了圖書館各功能區和外觀架構?!蓖醮笕f,內部統一在灰白色的水泥掛板與原木的質感之中,光線從頂部以不同角度傾瀉下來,人們游移在光影層疊的構圖與遮蔭中,視覺也擁有了一絲趣味性。
復合空間:詮釋場所公共屬性
“圖書館是書的載體,當書的概念融入空間,時而抽象,時而具象,但總能傳遞出力量。”王大泉說,從“大中小”三種尺度,到“黑白灰”三種明暗層次,以“三生萬物”結合模式化設計完成內部設計邏輯。
“書+架”以格子構成的方式進行排列組合,從二維平面轉換為三維立體空間構成,串聯出空間的主題和聯動。
地面將原建筑室外廣場鋪裝進行延伸,采用條形淺色三色水磨石材拼裝,與總體設計協調統一并有機變化,降低材料損耗率,并通過設計語匯將圖書館的內部空間與外部建筑空間有效融為一體。
讀者從負一層主入口進入,中庭內多功能廳(小型劇院/大報告廳)的“藝術裝置化”造型極具上升感,削弱了原有建筑結構形成的“峽谷”般的壓迫感。多功能廳作為視覺焦點,有如館內心臟源源泵出活力與能量,激活也穩定整個空間。
同時,格子元素以不同秩序排列,內部填充優質吸音材質,從專業的聲學角度有效地解決了大空間的消音降噪問題。
大報告廳的屋頂與二層相連,形成了一個階梯形的小廣場。天然綠植間隔排列,與負一層的綠色形成了豐富的視覺層次感,同時拓展了空間內動線,讓人與自然、人與植物都能在一個相對開放的場域內完成自發性的行為。
張家口的日照較為強烈,再加上孔洞幕墻式建筑表皮處理,令室內光線較不適合閱讀。設計師王大泉在規劃平面時,巧妙地將采光較強的一側設計為具有舞臺效果的長廊,閱讀區則向內收緊,時時變幻的光線成為聚光燈,照亮閱讀者的未知世界。
文化審美:塑造社會價值
現代化圖書館配備豐富的智能管理設備,在出入口維護公共秩序和安全。自助式寄存、辦證、系統檢索配合L E D信息屏幕對館內信息進行流動展示,技術的便捷讓人們可以輕松獲得想要的資訊。
設計師王大泉如導演般分配不同角色的站位和動線,如何進入,如何演繹,如何把控彼此的關系。開放空間平面支持不同年齡和不同需求的人在這里共同學習、互動、聚集??臻g區隔也以促進多方交流為目的,提供自發偶遇的空間情境。
青少年閱讀區作為高頻使用區域設置了多元的藝術體驗。身心疲憊時,可以進入多維影視區或者音樂小屋,感受獨處的自在時光。
“低幼區擁有最好的采光,孩子們可以在這里安全地探索,盡情地玩耍。在洞穴中閱讀,在兒童影院暢享視聽樂趣?!蓖醮笕f,除了特定功能空間,部分區域還預留了未來可能性??臻g材料透明度保證了通覽各類活動的透明度;墻體的開合與關閉重新塑造空間表情;模塊化的組合讓空間靈活變身為畫廊、音樂廳、錄音棚、活動場地等。
總之,各種基于歷史脈絡、文化習俗的活動在這里上演。館內設有一個私有博物館,陳列著張家口的歷史資料,透過小窗口,可放大千年歷史過往。
文化短評
永不止息的精神建構
張家口市圖書館是我省建立較早的地市級公共圖書館之一,1949年4月1日成立,其前身是原察哈爾省立圖書館。如今,張家口市圖書館從成立之初到現在,已走過了73年。如今一座功能齊備、規模相宜的現代化的圖書館展現在世人面前。
值得一提的是,“張家口市圖書館”項目連續斬獲國際、國內設計大獎,充分展示了現代圖書館不僅是一個貯藏和借閱的場所,更是一個讓人愿意駐足停留、社交互動,觸發靈感和驚喜的空間,在不同場景中輕松實現“從書籍到交集”的轉變。在未來城市生活中,它將成為聯結市民與知識、體驗、創造的紐帶,在城市尺度內,挖掘社區需求和可能性,激發場域的新鮮活力。
精神文明的建設離不開文化基因。圖書館可以承載時間的洗禮,為人們的文藝生活擴展維度,塑造人與建筑互動的深度體驗。一座公共圖書館如同城市之肺,供養著人們的精神呼吸,為不同時代的人完成療愈。
冬奧會期間,張家口已成為國際化的交匯點,更多文化交流在這里碰撞。它像一顆傳遞文明的種子,給予現代人啟示?!皥D書的建筑”不斷更迭演繹,代表著我們所在的城市,永不止息的精神建構。無疑,“張家口市圖書館”項目,沒有過多的視覺符號和形象特征,但卻流暢而精準地傳達出一座公共建筑應有的姿態,時刻關注內外空間創造的氛圍及其在城市生活中的變化。(記者 郝瑩玉 通訊員 馬興華 趙俠)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