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棣
近日,某網紅烹食國家二級保護動物大白鯊一事持續(xù)引發(fā)關注,隨著案件偵辦推進,涉事網紅也將面臨法律制裁。據報道,這名網紅打著“美食博主”的標簽,號稱“帶粉絲見識罕見食材”。20斤重的大鱷魚、30斤的金色變異娃娃魚、60斤重的巨型鴕鳥腿等均是其口中的“美食”,加上夸張的烹飪手法和食用方式,不難看出,“尋怪獵奇”正是其坐擁百萬粉絲的流量密碼。然而,超過底線的博眼球行為,最終還是斷送了她的網紅之路。
“吃播”變“吃禍”,折射出網絡直播行業(yè)中的某些病態(tài)文化。就拿“吃播”來說,前有假吃催吐、食物浪費等亂象被強力遏止,后有強行“探店”、騙吃騙喝等不良行徑屢遭店家投訴,如今,刻意制造噱頭的“獵奇吃播”又引來眾人圍觀。盡管早有因為暴飲暴食失去性命的慘痛教訓,也有因購買食用保護動物被依法處理的前車之鑒,但仍有人心存僥幸,不斷沖撞道德和法律底線,無非是為制造流量,吸引觀眾,進而實現流量變現,獲得可觀收益。
中華美食文化博大精深,通過短視頻和網絡直播平臺,一些兼具美感與特色,讓人身心愉悅的美食類作品,可謂是文化與藝術的“盛宴”。反觀這些“獵奇”吃播視頻,刻意制造低級趣味,展示粗鄙行為,甚至出現令人不適的畫面,又何來文化藝術之美。部分吃播網紅抱守“黑紅也是紅”“毒流量也是流量”的偏執(zhí)認知,實則是扭曲的價值取向。這不僅是對美食文化的踐踏,更可能因為錯誤的行為導向引起盲目效仿,有必要引起重視和警惕。
早在今年4月,中央網信辦就已會同多部門開展為期3個月的“清朗?整治網絡直播、短視頻領域亂象”專項行動,集中整治“色、丑、怪、假、俗、賭”等違法違規(guī)內容呈現亂象。重拳之下,行業(yè)面貌得以持續(xù)改觀,從實際情況來看,避免吃播亂象污染網絡空間,需要科學創(chuàng)新、常態(tài)長效的管理舉措持續(xù)顯效。瞄準相關內容創(chuàng)作和傳播的各個環(huán)節(jié),督促網絡平臺履行主體責任,對吃播亂象予以精準識別和有效管理,依靠法治手段規(guī)范網絡主播從業(yè)行為,管理部門的行動正在加速。當然,作為流量來源的網民,同樣是不可或缺的力量,保持應有的判斷力、道德感和審美情趣,自覺抵制有違法理的吃播行為,才能讓文化和文明在網絡世界中綻放更多精彩。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xié)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fā)表。已經本網協(xié)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lián)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