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中央人才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出席會議并發表重要講話,強調要堅持黨管人才,堅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面向人民生命健康,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全方位培養、引進、用好人才,加快建設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創新高地,為2035年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提供人才支撐,為2050年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打好人才基礎。
千秋基業,人才為本。“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我們也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加渴求人才”。當今世界,人才競爭已成為大國博弈的重要戰場。誰擁有先進人才,誰就掌握了一個國家以及一個區域競爭和發展的主動權。為此,正如習近平總書記所言,只有充分激發人才活力,才能續寫“活力中國”。“一年之計,莫如樹谷;十年之計,莫如樹木;終身之計,莫如樹人。”引進人才是“輸血”,培養人才是“造血”。人才資源的投入與產出始終是一個鍥而不舍、久久為功的過程。各級部門不但要重視使用人才,也應注意培養人才。
人才評價是發現人才的重要方式,也是激勵人才干事創業的重要導向。一方面,我們應繼續堅持用當其長、用當其時、用當其位,實現人才價值的最大化,尋覓人才求賢若渴、發現人才如獲至寶、舉薦人才不拘一格。一方面,應有力改變過去那種以論文、專利、資金數量作為人才評價標準的做法,轉而鼓勵支持科技人才潛心研究和深耕專業,即使是多一些“泥土氣息”,在技術成果轉化、科技創新和參與智庫研究等方面下功夫。對作出重大貢獻的人才,高層次人才、急需緊缺人才,新興行業身懷絕技的人才,可不受專業、學歷、論文、臺階限制,以“一人一事、一事一議、特事特辦”方式進行為最佳。
決勝于未來,決勝于人才。“物質資源必然越用越少,而科技和人才卻會越用越多。”人才作為一種特殊資源,其價值主要在于使用。堅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營造識才愛才敬才用才的環境,至關重要。尤其是我們在步入新時代之后,面對復雜多變的內外部環境,更是面對著諸多新的挑戰,在科技上存在不少的短板、弱項,甚至一些關鍵技術還被“卡著脖子”。對此,我們必須直面問題、迎難而上,錨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強這個目標,緊緊抓住“人才”這個科技創新的“牛鼻子”,盡快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創新人才隊伍,沖破“卡脖子”的桎梏。
“蓋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人是一個國家繁榮發展最關鍵的因素,想要會當臨絕頂,就離不開人才的支撐。我們必須把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精神轉化為做好人才工作的強大動力,轉化為推動人才工作高質量發展的思路舉措,轉化為加快建設人才強國的生動實踐,以人才活力續寫“活力中國”。(呂海峰)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