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張家口市安排近23億資金,改造全市15個縣區的235個小區,惠及居民6萬余戶。老舊小區怎么改、改造之后達到什么效果,經過一段時間的實踐,各縣區已經根據實際情況形成了一定標準。但面對群眾對改善居住環境不同訴求,如何協調“眾口”,達到最佳改造效果,正是對城市精細化治理水平的考驗。
這方面,張北縣給出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2021年老舊小區改造過程中,該縣按照水、電、路、氣四項基本居住要素列出改造工程“菜單”,小區業主完成上述四項基本居住要素中改造的兩項后, 再根據小區實際情況及需求自主選擇其它改造項目, 最終確定改造工程的具體內容。由于小區業主需要承擔20%的改造資金,使得這種基于業主個性化需求的“點單式”改造能夠“把錢花在刀刃上”,在節約成本、提升質效方面獲得了居民的廣泛認可。
定制化的老舊小區改造方案,體現的是以人為本的治理思路。在尊重民意、關照民需的基礎上,既可以精準解決居民最為關心、最為急迫的居住環境問題,也能最大程度地調動起居民的參與熱情,增強后續管理的主動性。對于正在或即將進行改造的老舊小區來說,做好民主協商,廣泛征求居民意見,及時對改造方案進行完善和調整,或許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這就需要發揮好黨建引領作用,通過構建有效溝通機制,推動改造項目共商共建,將居民的合理訴求體現在改造項目的細節當中,以提升改造品質和群眾滿意度。
從推進過程來看,定制化的老舊小區改造也對資金籌措和工程量提出了更多要求。政府牽頭、居民點單的同時,也可以通過更加靈活的制度安排,按照“誰出資、誰受益”的原則引入專業機構和社會資本的參與,讓更多提升生活品質的公共設施作為老舊小區改造基礎方案的補充。當然,無論定制何種“套餐”,都是為了滿足群眾改善居住環境的需求,從老舊樓體的修繕與加固, 到公共設施的維修與保護,改造質量如何, 最終還是要由群眾說了算。這不僅要求施工和監管單位形成嚴格過硬的建設和檢驗標準, 把各個改造項目做實做細,也需要提升業主在改造和驗收過程中的話語權,通過反饋渠道及時發現問題、 處理問題,用高品質的改造成果提升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王棣)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