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假期,人們走親訪友、聚會娛樂,盡情放松。但假期即將結束,不少人卻陷入了情緒低落、疲憊焦慮的狀態,這就是“節后綜合征”。
每年春節長假之后,不少人都會受到“節后綜合征”、分離焦慮癥的困擾。短暫的相聚后,又將是長期的分離,人們還沒從節日的狂歡中清醒過來,又將繼續奮斗,對故鄉、對家人戀戀不舍,一時難以進入工作狀態。這樣的現象實屬正常。
對此,需要人們能夠調整心態,畢竟天下沒有不散的筵席,對“節后綜合征”,要能自我克服,將家人的期盼與不舍當成奮斗的動力,將身體與心理盡快調整到積極工作狀態,讓自己能夠迅速回歸正軌。
而容易讓人忽視的是,相比于返回城市的“打工人”,那些留守故鄉的老人與兒童們,更容易患上“節后綜合征”。
在春節長假之后,“打工人”繼續上路,社會的聚光燈都投向了這些來了又走了的年輕人,他們是社會建設的基石,值得受到更多的關注與呵護。
但與此同時也不能忘記了同樣為數龐大的留守群體。他們雖然在春節之后依然留在家鄉,不用拖著大包小包外出奮斗,但久盼親人,一朝得以團聚,卻又很快分離,這更可能會讓他們心理上產生巨大的落差,一時難以從失落的情緒中走出。
對于容易被遺忘的留守群體,需要親人、相關部門、媒體及全社會給予更多關注與幫助。
比如要想辦法破解農村留守群體與“空心村”難題,讓村民在家門口就能養家糊口,推進鄉村振興;也要徹底破除城鄉二元體制,讓外來務工人員享受本地市民待遇,讓更多外來務工人員能夠接家中老小到城市團聚……
對于在外打拼的人們來說,春節期間,也不應該只顧著自己玩樂,只顧著與同學聚會,和朋友把酒言歡,而應該多陪陪父母與孩子。春節過后,又踏上了返程的路,也要記得多和父母打打電話,多與家中老人們交流,多開導老人的情緒,多關心孩子的學習與成長……
“節后綜合征”并非單向存在,并非外出務工人員的專屬,而是“雙向存在”,要進行“雙向化解”,綜合施策。
這其中,需要每個人能夠調整心態,積極樂觀地面對生活,也需要用親人的愛、社會溫暖、制度溫暖來撫慰這一年一度的精神“陣痛”;還要想辦法根治“節后綜合征”暴露出來的一些社會問題。戴先任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