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籃球場打一會兒籃球,在休閑步道上跑跑步,再到圖書館享受一份靜謐時光,生活無比愜意。”家住在尚義縣鴛鴦河公園附近的劉先生對該縣的體育文化設施贊不絕口。
今年以來,張家口市繼續實施文化體育惠民工程,截至到10月底,發放惠民卡36141張,發放惠民券236453張,更新健身設施718處,建設足球場21處,建設籃球場、羽毛球場、乒乓球等球類場地53處,建設健身步道23條,新改擴建體育主題公園20個,均完成或超額完成目標任務。
今年,張家口市不斷豐富文化旅游惠民產品。舉辦冰雪惠民券一折起等活動10余次,各縣區紛紛發放景區、電影、演出等各類優惠券,享五折優惠或免費等。文化惠民卡整合了北京、張家口40余家旅游景區,融入公共文化、教育培訓、住宿餐飲、冬奧場館等各類業態100多家單位,實行大幅度優惠。中秋、國慶期間,主推以時令采摘、京張聯動為主題的文旅惠民直通車線路5條,解決群眾出游難問題。持續優化購卡平臺建設,增設線上線下購卡網點,提高游客購卡便捷度。為滿足群眾對公共文化設施的需求,各縣區大力推進圖書館、文化綜合體的新建與完善,今年在鄉鎮、農村修繕了一批戲臺戲院,為各新增社區配備了一批文化文藝設備等。
圍繞群眾健身“去哪兒”的問題,張家口市大力推進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實現了社區和行政村全覆蓋,目前,全市全民健身場地達到7859處,人均體育場地面積達3.03平方米。面對健身設施分布廣、數量多,導致各地均存在維修慢、維護難的問題。為此,市體育局通過搭建體育智慧平臺,構建健身設施電子地圖,開發網絡報修維修系統,設定維護方、管理方和監管方三級賬戶,打造了市縣兩級聯動、基層群眾監督、三方機構保障的健身設施使用管理體系,實現了健身設施“一鍵報修”。截至目前,已對張家口市7000余處場地進行了巡檢,累計錄入平臺各類健身設施68979件,并全部實現定位查詢,完成健身器材維修維護1367件。(記者 張鳳燕 通訊員 任保霞 王萬明)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