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我市堅持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落實新發展理念,圍繞“首都兩區”建設,深入貫徹省委、省政府部署要求,大力推廣綠色生產方式,構筑高質量綠色發展體系,以綠色農業高質量發展助推鄉村振興。
我市氣候冷涼,晝夜溫差大,日照充足,是生產綠色、有機農產品的“天然工廠”。隨著農業“壓艙石”“基本盤”的戰略作用越來越強,建設“首都兩區”、京張體育文化旅游帶等國家大事深入推進,我市推出一系列農業綠色發展實措,極大推動了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
我市先后在壩上地區實施旱作雨養試點,累計退減水澆地52.14萬畝,節約用水6256.8萬立方米。打造一批綠色生產基地,創建了塞北管理區國家現代農業示范區、懷來縣國家農業現代化示范區,塞北、崇禮、宣化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懷來國家級葡萄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和崇禮彩椒、萬全鮮食玉米、察北塞北奶牛等21家省級特色農產品優勢區。在農業產業園建設方面,我市創建國家級現代農業產業園1家(宣化區)、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8家、省級精品農業園區8家,市級現代農業園區64家。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繼續保持化肥、農藥使用量零增長,改變傳統施肥方式,加快推進有機肥替代化肥進程。持續推進統防統治和綠色防控融合,大力推廣物理防治、生物防治、生態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2022年全市主要農作物綠色防控覆蓋率55%,同比增長15個百分點。推進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大力推行種養結合循環利用模式、肥料化利用模式、能源化利用模式、污水回沖墊料回用模式,2022年全市畜禽糞污綜合利用率達到90.06%。推進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采取飼料化、燃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四種”途徑,不斷提升秸稈綜合利用水平,2022年全市秸稈綜合利用率達到97.62%。堅持政府主導和市場化運作相結合,健全廢舊農膜收集、儲運、利用體系,加快推進廢舊農膜回收利用,2022年全市農膜整體回收率達到90.9%。(記者 岳志強)
1.本網(張家口新聞網)稿件下“稿件來源”項標注為“張家口新聞網”、“張家口日報”、“張家口晚報”的,根據協議,其文字、圖片、音頻、視頻稿件之網絡版權均屬張家口新聞網所有,任何媒體、網站或個人 未經本網協議授權,不得轉載、鏈接、轉貼或以其他方式復制發表。已經本網協議授權的媒體、網站,在下載使用 時須注明“稿件來源:張家口新聞網”,違者本網將依法追究責任。
2.本網其他轉載稿件涉及版權等問題,請作者或版權所有者在一周內來電或來函。聯系電話:0313-2051987。